第(1/3)页 八月二十三日,常朝之后。 内阁值房。 殷正茂因被暂罢入阁参预机务之权,以阁臣身份,重回户部当值。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则是在各自的值房忙碌。 三人的分工非常明确。 张居正总揽新政改革之责,掌控朝政最高决策权并负责协调内廷。 吕调阳总揽吏部考成、边防军事,协调六部;马自强主要负责礼制教育与各项文化事务。 殷正茂虽不在内阁,但负责的仍是天下赋税与商贸。 就在张居正三人忙碌之时。 司礼监太监孙得胜突然来到内阁,声称来传李太后口谕。 张居正三人面带疑惑,连忙来到内阁前厅。 要知。 李太后近一年来很少关心朝事,而向内阁传达口谕,显然是与朝政相关。 孙得胜,乃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宦官。 供职于内廷文书房。 其主责便是草拟两宫太后的懿旨以及传达两宫太后的口谕。 张居正三人躬身行礼后。 孙得胜拉长声音道:“奉圣母口谕,今岁大喜,命内阁于刑科三覆奏本上,拟旨暂免行刑。” 此道奏疏令三大阁臣都皱起眉头。 但是面对圣母太后的口谕,他们还是不得不拱手高呼:“臣遵命!” 随即,孙得胜便快步离开了。 所谓刑科三覆奏。 即经由三法司定为死罪的犯人,需要刑科给事中三次覆奏,最后再由皇帝勾名判处死刑,以表现朝廷对处决死刑犯的慎重。 正所谓:春夏主生,秋冬主杀。 大明所有非犯有谋逆大罪的死刑犯,都是经皇帝勾名后,在霜降之后冬至之前集中处决。 当下正是皇帝勾名之时。 此举即:顺应天时,秋后问斩。 这道太后口谕直白来讲就是:小万历即将大婚,今年的秋后问斩取消,不杀一人。 此举显然与张居正铁腕治国的法治立场背道而驰。 张居正不能接受,吕调阳与马自强也不能接受,但三人又不能直接驳斥李太后的口谕。 毕竟。 小万历还未曾亲政,李太后仍有辅政之权。 她的口谕几乎相当于小万历的口谕,想让她收回口谕,非常困难。 这时。 吕调阳和马自强几乎同时看向张居正,然后拱手道:“此事便有劳叔大了!” 张居正面带无奈,长叹一口气。 大明之京官,无论是六部堂官还是科道言官,都有一人不愿招惹,即使其做错了,众人都不愿言说。 此人便是李太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