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娘,为啥叔说的话,爹听?” 周秀兰把身子往王红英怀里拱了拱,问道。 “为啥呀?”王红英想了想,笑起来:“你川叔有文化,讲道理,你爹最信服讲道理的人。” 她清清楚楚记得那天晚上,煤油灯把林川和周来顺的影子投在墙上。 林川指着”开展扫盲运动”的报道说:“来顺哥,眼下合作社要培养记账员,识字的一天多记3个工分。”他蘸着凉水在炕桌上画字,“等秀兰会写’周来顺’三个字,就能帮你领粮票。” 周来顺攥着烟袋锅的手顿了顿:“女娃上学耽误拾柴火……” “拾柴火能挣多少苞米面?”林川笑道:“你可知道,扫盲先进家庭能多领十斤苞米面呢,你不想再领个流动红旗啊?” 墙角挂着的流动红旗突然晃了晃,这是林川进山救人得到的奖励,也给家里领了十斤苞米面。周来顺眨了眨眼睛,脑子似乎转过弯来了。 王红英端着冒热气的搪瓷缸进来续水,缸身上“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红字刺得周来顺眯起眼。林川趁机添了把火:“等秋收写喜报,让秀兰把咱负责的那块地亩产数往黑板报上一登……” “能登黑板报?”周来顺突然直起腰,烟灰抖在“亩产万斤”的新闻标题上。 “岂止!”林川从怀里掏出扫盲课本,封皮上戴红领巾的女娃娃正在开拖拉机:“等她要是会算账了,帮着社里登记啥的,就能挣整劳力工分——这可比拾柴火刨粪肥多五倍!” 1958年,上官屯刚开年就有一股子向上的干劲。 小学办起来了,据说老师是从省城里下来的。给村民办的扫盲班,也要求全员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光景,不论男女老幼都不能拖后腿,否则怎么实现共产主义?乡里负责征粮的干部专门给各高级社下了命令,今年谁能冲刺亩产万斤的目标,就奖励一头能下崽的老母猪! …… 在这样的气氛中,林川离开了老屋,踏上了前往索伦族居住地的旅程。 这趟进山,除了周铁栓之外,周铁柱和刘海娃他也一块带上了。 俩小子今年十三岁,也能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林川打算重点培养这几个半大小子,他们思想单纯,不会像成年人那么多心眼子,更容易培养成自己人。毕竟自己接下来几年要做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属于犯错误的事情。 雪橇在雪原上压出两道蜿蜒的辙痕,呼出的白雾在空气里凝成冰晶。 周铁栓裹着羊皮袄子,擦了一把鼻涕,回头看了一眼雪橇上堆得满满当当的货物。 四袋标有”红星农场特供"的面粉,袋口扎着供销社统一的黄麻绳。最金贵的高粱酒用稻草裹了好几层,酒香仍从草绳捆扎的陶罐缝里钻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