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顺便问一句,你们那儿有关于A弹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吗?” 这里所说的“A弹”,指的是华夏从意大利引进的一种名为阿斯派德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它是华夏空军中少数几种能够执行超视距打击任务的武器之一。 “A弹的逆向工程并不是我们负责的,所以我们还没有它的三维模型。”林欧华想了想说。 “不过,在将纸质版转换成电子文件的过程中,我们保存了一些二维研发图。” “那也够用了。A弹的空气动力学建模相对直接,我自己来搞定。” 没过多久,许宁手握两张软盘,坐到了靠窗的一台电脑前。 由于数字化研发小组尚未取得显著成就,所以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整个团队包括林欧华在内也只有五名成员,机房里还有很多空闲的工作站。 这时,姚美玲也在旁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你现在就要着手进行整机的气动分析了吗?”她问道。 “整个机体还不着急,那需要更多时间。我打算先从机翼部分开始。”说着,许宁迅速启动了CATIA软件,并开始对模型进行初步设置。 很快,三个预先建好的导弹挂载点出现在了左翼下方。 鉴于大多数飞机研发呈轴对称结构,加之当前计算机性能有限,他们通常只选取一半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或许你可以用A弹作为案例给大伙儿做个示范。” 姚美玲提议道,回忆起初次遇见许宁时的情景,那时他就正在使用CATIA为一架米格-21战斗机建模。 然而自此以后,她再也没见过他展现出那样惊人的工作效率了。 “好主意。”许宁答道。几乎在他话音刚落之际,数字化研发组的其他成员便纷纷搬着椅子围了过来,连提出建议的姚美玲都感到有些惊讶。 事实上,早有人注意到许宁那不同凡响的工作效率,只是出于礼节及避免造成误会,大家才没有立刻靠近观察。 既然已经得到了正式许可,许宁便不再犹豫。他首先向大家解释了离散数据拟合的重要性,指出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插值或逼近两种方式实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