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梁绍霖打趣地说:“你这是要干涉芬梅卡尼卡集团的人事安排吗?” “我是认真的。” 许宁的回答坚定而沉稳,车厢里的气氛也随之变得严肃起来。众人重新集中注意力,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 “在合作过程中,如果由他出面谈判,我们可以适当在非关键问题上让步; 若是其他人,则坚持我们的立场不动摇。这样未来深化合作时,我们就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至于科伦坡本人,由于他的晋升得益于我们提供的机会和支持,所以他的根基在于与华夏合作的成功项目。 因此,当面临选择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他也更倾向于我们,就像这次一样。” 听到这里,车内的人都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大家对这套策略并不陌生,只是没想到可以应用到国际合作伙伴身上。 戴国荣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出发前,他就听闻过许宁的名字及其在技术领域的成就,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位工程天才。 但今天亲眼见到,并听取了易合旭的提示后,他意识到这位年轻同事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在战略眼光和成熟度方面也十分出色。 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宁精心规划的每一步都显示了他的智慧。 起初,这位技术奇才并没有急于求成或大张旗鼓地宣示自己的抱负。 相反,他稳扎稳打,首先让上级看到了建立自主航空工业体系的可能性,并在波音和麦道合并的背景下强调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 这一切的发展显得水到渠成。 戴国荣在车队抵达目的地后,结束了长时间的沉思,意识到应该邀请许宁加入即将开始的谈判。 这个想法与许宁的心愿不谋而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