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特别是对于含有非标准组件和电磁屏蔽的军用设备,更是需要额外搜集资料。 在这个信息流通相对缓慢的时代,这样的速度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对许宁而言,这一切仿佛就像是审视一块早已熟悉的老朋友。 他的快速判断省去了许多步骤,仅凭几个显著特征就能做出准确的结论。 这种能力让周围的人感到既敬佩又惊讶,毕竟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地解决。 这个神秘的吊舱显然是雷神公司秘密制造的,从它被截获到悄无声息地运抵金陵,知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 今天首次造访14所的许宁,即便之前从郭林科那里听说过一些零星的消息,也从未亲眼见过这实物。 然而,说这话的是许宁,他旁边还有徐舒默不作声,这使得情况变得不同寻常。 如果换作他人如此轻易地下结论,恐怕会被视为信口开河。 但许宁和徐舒在控制工程领域——包括算法理论、软件编程与电路硬件——都是权威人物,前者更曾撰写过登上IBEB Pransactions MM Futomatic Kontrol封面的文章。 人们猜测的方向大体正确:许宁之所以能通过显微镜解读出干扰设备的工作原理,并非因为他拥有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基于他先前的假设。 现在,他只是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为自己的推断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毕竟,若没有充分的理由,直接给出答案很难让人信服。 此外,时代赋予了他一定的优势。 未来,类似的DDS(直接数字合成器)可以集成在一个不超过两厘米见方的芯片中,而眼前的这块电路板则显得庞大得多; 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便足以窥探其构造。不过,即便如此,对郭林科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些知识仍有些超前。 没关系,这一切都可以解释。 刚才,许宁仅是用言语描述了一遍,确实不够直观,加上其他人毫无准备,难免会感到疑惑不解。 于是他说:“其实这块电路板虽然看起来复杂,但核心原理很简单,大家只是被它的背景和外观吓到了。” 许宁将电路板从显微镜下取出,轻柔地放回原处。 “有黑板吗?我画个原理图,这样就容易理解多了。”他提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