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岛城号和义安号备战时,一场无形的电磁较量已在空中悄然展开。 运8J预警机上的搜水2000MS雷达早在250公里外就捕捉到了两舰的雷达信号。 根据计划,沈强指示机组引导两架低空飞行的轰6D轰炸机前进,在约100公里处对目标实施攻击。 这正是运8J预警机最初研发的功能——在敌舰防空范围之外,为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载机提供导航。 看起来这次演习进行得很顺利。 如果攻击机不是老旧的轰6D,而是更先进的歼轰7,它可以在低空快速接近目标; 水面舰艇可能只有在最后一刻才能察觉到正在爬升准备发射导弹的攻击机群。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切似乎平静无波,几乎让人觉得这只是例行的模拟演练。 然而,就在两架轰炸机快要进入攻击位置时,后舱的雷达操作员突然报告说失去了对两艘舰艇的追踪。 “信号丢失了?” 飞行员沈强惊讶地问:“雷达显示怎么样?” “我们接收到的是信号过载,即使切换到抗干扰模式也无济于事。” 这显然是受到了对方电子战手段的干扰。 沈强扫了一眼威胁告警系统,只见上面显示仅有来自两侧的米波和厘米波信号,他心里清楚; 这些应该是来自敌方052型驱逐舰和053H2G型护卫舰的搜索雷达。 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水面舰艇和飞机间无法直接通信,除非导演部作弊,否则红方要想发现他们只能依赖雷达。 不过,考虑到歼轰7上的雷达对空探测距离有限,要在广阔的空域中找到三架飞机并非易事; 而且,如果被X波段火控雷达捕捉到,警告装置理应会发出警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