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些数据是我研发飞艇时所依据的标准。至于背后的理论,他们提到了厄尔尼诺现象和南方涛动等概念,但我也没太明白。 如果你有兴趣深入了解,我可以提供研究人员的联系方式。” “我有个人选……” 许宁首先想到的是气象学专家林哲彬。 两人之前在飞机结冰预测项目上有过愉快的合作。 不过,考虑到这是浙大尚未完成的研究,公开未发表的结果在学术界被视为严重的违规行为,所以他很快决定: “好吧,师兄,请你帮我联系他们,说明京航大学和电科集团有兴趣参与应用层面的合作。” 尽管还未与第14研究所沟通,但许宁有信心电科集团的加入会使合作更具吸引力。 “不必通过我来联系,你自己发邮件给他们就行。” 方争指了指实验室里的电脑:“现在实验室已经联网了。” “实验室真的连上网了吗?” 许宁惊讶地问道,他因为参与八三工程,最近几乎没在军工学院待过,对军工学院的变化知之甚少。 “年初就通网了。”方争回答,启动了旁边的电脑,以及墙上的调制解调器,随之传来了熟悉的拨号声。 “不只是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也都连接上了网络,据说明年学生宿舍也会通网,只是需要按时长计费。” 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华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 自1994年4月20日华夏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尽管初期只有一条64Kbps的国际专线,但互联网在华夏的发展速度惊人。 1995年时,互联网在华夏还只是个稀罕物,仅在像京都、新海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刚刚起步。 那时候,普通老百姓还没机会接触这新鲜事物。不过到了1997年,大中城市几乎都接入了网络。 许宁再次回到计算机前,发现变化巨大。 他坐下来,面对着那台连接到互联网的电脑。 在90年代,共享网络是违规的行为,所以实验室里除了他面前这台,其他电脑都无法上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