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有具体的想法吗?” 这个问题对许宁来说并不难,他心里早有谱了。 “这个方案能解决力学和热学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我们可以联系咏都的611研究所,他们一直在等我兑现承诺,在十号工程中应用一种减少发动机喘振风险的主动稳定性控制技术。” 事实上,许宁早在今年春节前就答应了卢文峰要为歼10开发这项技术,但由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意外,一直没能履行诺言。 因为卢文峰并未参与十号工程,所以这事实际上还没有开始,现在需要与真正的负责人宋闻聪或薛炽寿商议。 如今,许宁的声望今非昔比,这样的合作可以直接推进。 会议一结束,他就拨通了611所的电话。 经过几次转接,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许工啊,你这位大忙人终于想起我们来了。” “如果不是卢总在阎良提起这件事,我们都以为你要食言呢。” 许宁听出了对方是杨韦,十号工程的副总研发师。 两人曾在咏都见过一面,当时歼10正在总装。 “哪能呢?我一直记着这事,只是最近太忙了。” 面对玩笑,许宁轻松回应:“一有空我就立刻想到了你们,赶紧打电话过来。” 杨韦当然了解许宁近期的动态,他的成就震动了整个科工委系统。 刚才的话不过是朋友间的打趣,并无不满之意。 尽管二人见面不多,但杨韦已经把许宁视为知己——他们之间有着精神和能力上的共鸣,而且年龄差距不大,交流起来非常自然。 “没关系,只要记得我们就好。现在,01号原型机已经完成总装,正在进行全系统的检查和首飞前的地面测试。 这时候正需要你来帮忙确定测试和试飞的具体条件。” 这段时间,十号工程的进展神速,宋闻聪和杨韦甚至已经为许宁规划好了岗位,就等着他一到就能立即投入工作。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们预期的那样顺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