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东都长街上,烟雨中早已燕雀喧哗,人潮涌动。 唯独这一次,悠长的巷口,不再是小贩兜售,而是一队队赶考的学子涌动前行。 “疾风知劲草,寒雨试梅花。” 淅沥的细雨扫过蓝布白袍,却扫不散他们胸怀文章的自信。 泼墨幽巷的雨水,映照出一张张或宽眉朗目,或意气风发的年轻面孔。 一条长街绕至杏林,若有诗客即兴吟咏,便见“万山风雪人潮隐,唯愁雨笑磨心志”。 更远处东都贡院的大门,早已张灯列榜,整肃的气氛叫人不敢大声喧哗。 东都贡院虽大,考场分布却森严有序。 院墙内连排的小房叫号舍,由近百号房间排列而成,形如蜂巢。 这些考舍窄小到难以正身躺卧,只能容下一案一席,以作答卷。 考场设外层拱门,称“号门”,凡入号门者,须经严格检查,考卷自进后直到写毕全流程封缄,宛如囚禁之地。 每位考生需三日三夜在小号房中独自求思。 考场之外,因防范舞弊,已禁绝人声往来。 贡院内,伴着森冷的雨水,监考官早早排列而立,目光如炬,守着进场的学子们。 人群中一个神色不定的青年,偷偷打量写满条条规矩的榜示。 回想起考前听来的那点风声,心底竟掠过一丝未知的忐忑——“八贤王主考。这老成之策,可比文试陈规容易?” 然而耳畔又传来旁人低笑:“听闻新政要重理技。嘿,若真如此,我倒希望还考些火药机关,那可是我拿手的!” 众人在烟雨中揉身入场,那石阶掀动一片檐角斗拄中的雨水声,仿若汇成焦急待命的号角。 脚下沉重而坚定,目光之中满怀志气,谁又敢轻易言败? 三道重门内,贡院的蒸笼氛围将很快骤然收束成压迫。 贡院内鸦雀无声,唯有沙沙的落笔声与窗外的雨声交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