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何况,如今我军军备不足,粮草匮乏,拿什么跟突厥铁骑打?”“难道要让将士们空着肚子去送死吗?!” “你们这是强词夺理!”武牧怒吼一声,声震屋瓦。 “我大宁男儿,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就算没有足够的粮草,没有精良的装备,我们也要用手中的刀剑,捍卫大宁的每一寸疆土!” “说得好!”另一名武将站了出来,大声附和道,“我等武将,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求能为国尽忠,马革裹尸!” “不错!我等愿追随武将军,与突厥决一死战!” 越来越多的武将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支持武牧。 一时间,大殿之上,武将们群情激昂,战意滔天。 而那些文臣们,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大声反驳。 一时间,金銮殿内吵成一团,沸反盈天。 周鼎见状,知道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激怒宣帝,连忙站出来打圆场。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 “陛下圣明,自有决断,我等还是静候圣裁吧!” 金銮殿内,原本喧嚣的争吵声戛然而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扼住了喉咙。 文臣武将们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争辩,一个个屏息凝神,将目光投向了高高在上的宣帝。 宣帝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金丝翼善冠,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十二颗东海明珠的玉带,显得威严而庄重。 他面色威严,看不出丝毫喜怒。 殿内气氛凝重,落针可闻,所有人都静待宣帝这位一国之主的裁决。 只见宣帝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了站在文臣之首的丞相张启年身上。 张启年身着一品大员的紫红色官服,已年过七十,头发和胡须皆已花白,但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显得老成持重,气度不凡。 “张爱卿,你以为如何?” 张启年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姿态谦恭,语气却带着几分推脱:“陛下,老臣自知长短,于军国大事,实在不敢妄言。” “不过,老臣倒是想向陛下推荐一人。” “枢密院新任副使叶云,年纪轻轻,便能写出《平虏策》那等精妙绝伦的国策,足见其才华横溢,见识不凡。” “依老臣之见,不如先听听叶云的高见,或许能为陛下分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