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句半言便通玄,何需丹书千万篇? 临渊真传皆有面见祖师受一句真言的缘法,如此方为真传! “蹉跎数载,你的法冠还是天宫那位羽化道神女为你加的,倒是老夫失职了。” 尹祖饮下黎卿的奉茶,起身抬头,望向这深阁小筑外的竹林。 紫竹幽高、墨竹清瘦、篁竹挺拔,仙顶之上的这片竹海可非凡俗,道韵氤氲,万叶迭嶂,朦胧不可察,无人能知这幽篁竹林中的深浅。 “阴阳消长,气道无常,这片灵竹海古幽高深,为老夫入西南之时亲手种下,它能兜得住你之跟脚!” “你便道为‘幽篁子’吧?黎卿。” 祖师一言,叫黎卿为之侧目,才刚刚抬起头来,却见高天之中,有一缕仙光投下,这是什么光呢? 壶天日月光! 便在那一抹光景之中,黎卿望见了整片竹海,自这临渊峰顶蔓延而开,幽深灵竹何止以十万计? 可便是这日月天光招展之间,一缕光岁平白拉长,突然间,黎卿只觉天地翻覆,似是整座临渊山都骤然倒转了过来。仙顶主观,周山一切,皆似是收入了那一寸天光之里,虚空一切皆为之禁锢,好似是念头都要停滞了一般。 袖里乾坤是为大,壶天日月是为长。 日月兜转,十息之后,才把这主峰从那缕扭曲因果的天光吐了出来。 此刻的黎卿心头一凛,再抬起头来,主观西南哪里还有半分的竹林景象?那不过只剩下一捧正待开垦的花田罢了。 随着他的视线下移,黎卿瞳孔微缩,心头顿时闪过一丝明悟。 他瞧见那件还未祭炼过的太一降真云衣上已然出现了密密麻麻道纹,寥寥数片落竹青叶洒在云衣之上,乃有了不得的法意缠绕在上,这似乎预示着它已蜕作道衣。 幽篁子! 此为黎卿的道号。 “治大国若烹小鲜,主观诸务,陈槿做得,你做不了;承续万法,乾坤有容,观中唯白尨可为,你不合适。” “持律行令以监察诸道人,须得有老牛入定心;丹器百工以成艺,秉赤诚心,熟能生巧尔;敕百精伐千山得一府安宁,也只束缚于你。” “老道给你择一路如何?” 显然,这是在为黎卿的道府门庭择脉了,但还未待黎卿回答,祖师又自顾自的言说了起来; “观中开府天南,也困在这一隅之地两百余载,可我辈炼气士怎么坐守一隅,空耗良机?” “金平府紫阳宗在甲子前就曾入临渊相告,欲合二宗之力,组一脉道人进军六天,紫阳宗在六天有一座苍槐域……” “明岁的上元节,老道会将一元尊道大法舟予你。届时,就由你来担任临渊山行走天都二世的脉主。” “准备开府,招募麾属吧!” 与黎卿立下嘱咐,尹祖深深地望了他一眼,转身便朝院外走去。 老祖师已经不会再收徒了,纵使黎卿天资缘法甚高,也打破不了这个底线。观中其他人则是收不下黎卿,不若就让他去自开一脉。 何况,黎卿本就在幽天有自己的冥府福地! 这其中纠葛,还得黎卿自己思量,自己消化,尹祖并不打算操纵他的未来,一切皆由黎卿自己抉择…… 直至良久以后。 黎卿沉吟呆立,品悟着祖师之意。 以尹祖的地位声望,若是想开一座仙宗,并不是难事,光是慕名而来的追随者便能填满诸峰,怎会依旧位居五方仙门之末? 临渊上下,极为纯粹。皆以《一元始气论》为主旨,这是炼气之道统最初时的理念。 理念相同者,方为同道。 宗门诸脉、百家争鸣听起来固然宏大,但道有不同,诸脉难免离心,不出三代,定然生变,届时各执一道,这宗门还有何存续的必要? 陈槿以无为治道,坐忘仰观天之气。 白尨修得万气成万法,万花阖作一树花; 定山道人,禹情于生灵内气,以岐黄道术治人气、尸气、精气…… 临渊诸脉,皆为同道也。 “我择临渊,临渊择我?”黎卿轻笑着摇头。 窥一斑而知豹,若这就是祖师的理念,也难怪他不甚看中黎卿身上的鬼道缘法了。 “幽篁,幽篁……” 这倒是个很奇特的道号。 眼见祖师离开之后,“烛”的龙首就钻进了这座亭台中,哼哼低吟,其言殷殷,似是在控诉着那老道的罪状。 “知道了,那便收拾一下,观主当是早已经准备好道府了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