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妈问:“那以前你家谁写?” “我写啊。可那个时候大家都难看,谁也不嫌弃谁。”大爷看一眼自己手里的春联,“现在不行。一条胡同走下去,就我家春联最难看,我可受不了。” 耿犇犇问:“小婶,我还回家弄个牌子吗?” 叶烦微微摇头:“不用。小家子气!” 耿犇犇:“那我打乒乓球去了啊?” “这里可以打乒乓球?”叶烦问。 大爷说:“公园里面有两个乒乓球台,可能是街道放的。” 叶烦问耿犇犇有没有乒乓球拍。耿犇犇点点头,说他把家里的拿来了。 乒乓球拍这事要从暑假说起,耿犇犇爱跟人打球,但每次都是蹭人家的拍子,还没打出汗就还给人家,他不尽兴就跟奶奶商议买球拍。 于文桃要求他和大宝一样买了就经常玩,不许放着积灰。耿犇犇答应下来,于文桃给他买两副换着用,还买许多球,平时就在家里打着玩。 叶烦闻言笑问:“谁帮你拿的?我怎么没看见。” “二宝。” 叶烦:“这就难怪了。” 二宝和大宝先跑出来的。叶烦拿着钱包和春联出来,俩小鬼都快到公园了。 话说回来,叶烦考虑到西城跟她学写春联的人多,估计每个公园都有两三家,叶烦就叮嘱婆婆,张小明卖菜回来叫他去东城卖对联。 张小明从不怀疑叶烦的决定。十点左右,他回来把车子打扫干净就把叶烦装在箱子里的春联搬上车。 这个箱子也是夏天装冰棒的木箱,叶烦把里头的被子拿出来洗干净晾晒收起来,一副副春联用麻绳系上摆放在箱子里。 张小明把写着“卖对联”的牌子放车上就问:“于婶,这些都是谁写的?” 于文桃:“谁的都有。怎么了?” “那我卖完钱给谁啊?” 于文桃前几天跟他一样奇怪所有春联放在一起回头怎么算账,“烦烦说已经跟几个孩子买下来。你放心卖,一副两毛钱,卖多卖少都是你的。” 张小明有点不好意思赚孩子的钱,但他习惯听话,便开车出去。 去年叶烦在东城闯出名气,那边市民也认识张小明的小车,看到他的车就过去,到跟前一看是春联很失望。 张小明赔笑解释猪肉卖完了,需要的人多的话,他明儿请村里人去亲戚家抓猪,因为村里能喂猪的东西有限,这一年养的大猪几乎都杀了。 这种半真半假的话还是跟叶烦学的。市民信了——他们潜意识认为没人舍得用粮食喂猪。也确实如此。不过村里可以喂猪的东西多,比如夏天有红薯秧,冬天有打碎的麦秸,加一点麦麸,用刷锅水搅拌,猪也能长肉。 可能张小明长得讨喜,看起来憨厚,空欢喜一场的市民也没生气,还没买红纸又嫌自己字不好的市民就找他买一两副对联。 市民拿到对联拆开,发现还送一张是四个字的吉祥话,对买对联的人而言属于意外之喜,所以很高兴。 张小明也没料到有惊喜,不过干了一年生意他也不呆,听到买东西的人夸他会做生意,就笑着点点头,没有傻不拉几的说“我也不知道买一送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