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定价-《美利坚往事1988》
            
            
            
                
    第(2/3)页
    但这绝不包括,在上有一次估值的基础上“直接翻倍”这个选项。
    “这太疯狂了,迪恩!融资1亿美元,释放5%的股权,这意味着比特公司的估值是20亿美元!
    迪恩,相信我,你根本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甲骨文、莲花、微软,他们成立并上市后几年也达不到的高度,没有人会对此持赞同意见的。”
    “理查德,比特公司值这個价。”迪恩据理力争,“你看到了,我们的ip电话业务有多受欢迎。
    还有你们华尔街分析师的评估报告,这难道不是对比特公司的认可吗?
    最重要的是我们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7400万美元,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理查德。”
    “迪恩,伱听我说。”理查德努力用双手比划着,“估值,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比特公司,也不是由摩根士丹利决定。
    你可以对自己估值20亿美元,甚至是100亿美元,但这没有意义。
    重点是市场是否承认它,投资客是否认可这样的价值。
    如果估值太高,股票定价超过大家承受的范围,那么没人会对比特公司的ipo感兴趣。
    摩根士丹利能做的就是辅助比特公司,把股票定价到市场所能接受的临界值附近。
    我们的佣金和比特公司的股票息息相关,从利益上来说我们目标一致。
    所以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们是伙伴,而不是谈判的竞争对手。”
    理查德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错,承销商是在辅助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定价。
    彼此双方都希望顺利把发行的股票卖出去,也就是找到愿意接手的大型投资机构。
    对于经验丰富的承销商来说,比如摩根士丹利,他们会提前评估新股的潜力。
    哪些客户会对这些新股感兴趣,以及他们大致能接受的范围,摩根士丹利内部都有大概的预估。
    当这个价格超出内部风险专家给出的警戒值时,摩根士丹利当然要慎重考虑是否承销此次ipo的新股。
    “但是我们合作的方式是包销,这其中显然有较大的利润差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马库斯提出了质疑。
    包销,顾名思义,就是承销商和上市公司签订协议,以固定价格买下全部的发行股。
    承销商再把这些发行股卖给一级市场,也就是各大投资机构或者基金。
    通常再次转卖的价格会高于包销价,这部分的差价就是承销商的利润。
    马库斯认为摩根士丹利在故意压价,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差价,并赚取更多的利润。
    理查德被这个天真的问题搞的哑然失笑,“come  on,我以摩根士丹利的百年信誉担保。
    我们包销的价格和转售给一级市场的价格,不会有超过8%的波动。
    如果差价超过一定的比例,我们甚至可以签补偿协议。
    此外,包销的风险极大,我们必须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利润。”
    现如今在ipo过程中,包销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它对发行人而言风险极小。
    只要和承销商签下协议,上市公司的融资基本就算完成了。
    剩下的股票如何发行,以及最终被卖给谁,这和上市公司关系已经不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