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世民对试卷看了良久,最后忍不住回头看向房玄龄,一脸牙疼道: “不是说这小子是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吗?怎会有如此见识?” 此时,房玄龄也是一头雾水。 虽说弘文馆的事情,已经调查清楚,暴揍崔浩坚的是长孙家的小子。 气昏老夫子的,是自己家的那个逆子。 可之前,魏征那边的事情,却是做不了假的。 这样一个不着调的人,却答上来了连满朝文武都头疼的难题。 怎么看都有些匪夷所思。 “难道说此子一直韬光养晦,蛰伏多年,今日终于一飞冲天?” 房玄龄心中升起这个念头,可是很快就一笑置之了。 一个孩子,哪里会有如此多的心眼。 况且听说那小子自幼长于乡下,若是在无人栽培教导的情况下,就能看清楚这些事情。 那他们这些朝廷重臣,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莫非是魏公?” 想来想去,房玄龄想到了唯一的可能。 这孩子怕是多半从自己父亲那里听到过只言片语,正好撞上了今日的考题。 如此看来,这移都就食一事,魏征也早已有所考虑。 李世民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朕以为那羊鼻公只以谏言为长,却不想其于治国一道,亦有见地,此乃朕之疏漏啊!” 原本这场考校,只是为了敲打一些,弘文馆里面那些不安分的学子。 却没有想到,竟替大唐挖出了一位治世能臣。 如此厉害的贤才,放在尚书右丞这个位子上,实在是有些埋没了。 尚书右丞,正四品,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说白了,相当于后世纪委的角色。 “陛下的意思,莫非是想要魏公入阁?” 多年的默契,房玄龄一下子便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 眼下朝堂上,不缺做事的人,缺的是有大局观,可提纲挈领的能臣。 若是魏征能够进入内阁,参与政事的话,那不管是对陛下,还是对房玄龄,都能减轻许多压力。 李世民点了点头,折腾了一下午,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听说那羊鼻公最近过得有些凄惨啊,那朕便送他点温暖。” “拟旨,魏征公忠体国,教子有方,着魏征以尚书右丞守秘书监,参与朝政,并赏绢四百匹、钱四百缗……” 说着,话锋一转。 “至于那几个小王八蛋,就让他们爹领回去,‘教育’之后,再去盩厔耕作半月。 眼下春耕在即,就让他们去体验体验民间疾苦吧!” 闻言,房玄龄一阵苦笑。 所谓“教育”,怕不是要家法从事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