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长安,弘文馆。 自上一次,李世民考校之后,这边学风有了明显的变化。 如今,每间学堂里,都有专人负责记录学子的入学情况,课业成绩,甚至于礼仪妆容。 往日学生翘课的场面,几乎尽绝。 一大清早,魏叔玉在家中用过早饭,便来到了这边。 这几日,为了研究更为厉害的火药配方,让他绞尽了脑汁。 不是都说,一硝、二磺、三木炭吗? 为何他按照这个比例配出来的效果,还是不太行? 他在家里,试了几次,便不敢再试了。 因为他怕试下去,整个家说不定都没了。 眼下长孙冲几人还关在牢里,他一个人在这边便觉得无聊起来。 回想起这段日子的点点滴滴,魏叔玉还是比较满意的。 魏征自从担任秘书监后,不知因为公务缠身,还是别的什么,喷人的次数,明显少了许多。 再加上有魏书瑾和魏书琬配合,许多费力不讨好的奏折,都被魏叔玉秘密处置了。 如此一来,魏征与同僚们的关系,明显改善了许多。 再加上和长孙家,房家,程家又一起做了生意,也算是有了利益捆绑。 魏叔玉没有天真的认为,以后这些人真能赴汤蹈火,为魏家做些什么。 可至少以后魏家要是真有了麻烦,这些人起码不会冷眼旁观。 至于那个太子…… 想到这里,魏叔玉叹了口气。 几次接触下来,说实话,不论是心机还是临场反应,这位太子似乎都不是他弟弟李泰的对手。 可是熟知历史走向的他很清楚,魏家迟早是要被陛下强行绑定在东宫这艘船上的。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太子不要做出傻事,从而把魏家拉下水。 不过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毕竟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很多事情都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比如那位燕州王罗艺,明明该于贞观元年造反的,竟然直接提前了一年。 历史上记载,李世民是贞观三年才开始在太极殿听政的。 可眼下,李世民早早地就搬了进去。 或许这便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反正一切小心便是了。 趁着先生教书还没来,魏叔玉打了个哈欠,便在一旁补起了觉。 与此同时,在弘文馆的另一处房间里。 一个身穿儒服的男子,正坐在桌前,弹奏着一张古琴。 自从编撰完《氏族志》后,崔浩坚便每日看书,访友,一副闲云野鹤的做派。 反正朝堂上的山东士族,已经占据了一些重要席位。 那么他在明面上撑不撑场子,已然不重要了。 既然被李世民否定了仕途,那便做个富家翁也不错。 距离《氏族志》交上去,已经有几天了。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着李世民那边给出评价,然后离开这里。 崔浩坚拨弄了几下琴弦,一阵唏嘘。 说实话,他是不想离开长安的。 天下又有谁不喜欢长安的繁华呢? 只可惜他自诩为千里马,那李世民却不是真伯乐啊!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到来人,崔浩坚嘴角多了一抹笑容。 这些年来,多亏了有此人替他崔家打理商行,现如今,他就算被罢官返乡,亦是没有后顾之忧。 “何九,老夫不是说过,白日里不要到这里寻我,你怎么忘记了?”崔浩坚笑着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