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国公,这么说可就见外了,搞得小侄好像胁迫你似的……” 魏叔玉打着哈哈,旋即话锋一转道: “不过仔细想想,确实有一件事情,要劳您出面,料理料理了。” 说着,魏叔玉将教司坊那边的事情说了说来,隐去了始末和李世民的桥段,只说那教司坊如何占自己内衣生意的便宜,而后又翻脸不认人的。 “这事听起来,你小子占理啊!你干嘛不让你爹给向陛下参上一本呢?以你爹的名头,他区区一个教司坊也敢……” 尉迟恭一脸疑惑。 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这家里养着大唐第一喷子,这个时候不用,啥时候用啊! “哎……实不相瞒,教司坊那种地方,我爹素来不喜,要是让他知道这事,怕是状没告了,小侄就得先被家法从事了。” 魏叔玉一阵“唉声叹气”,尉迟恭闻言点了点头。 这么说来,倒是有几分道理。 “教司坊那老头老夫熟得很,以前抄家的时候,不少犯官家眷都是老夫亲自押过去的,若只是这点事情,想来还是卖老夫几分面子的。” 尉迟恭想了想,这点麻烦换上突厥前线还是赚的,便想答应下来。 然而,却见魏叔玉一脸笑意道: “国公误会小侄的意思了,若只是为讨几个臭钱,小侄又怎敢劳烦您出面呢……实在是自从与国公认识以来,小侄深深地被您老人家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蒙您不嫌弃认我为兄弟,小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教司坊欺我事小,欺您事大!这看着是在打我的屁股,实际上是在打您的脸呢! 出了这样的事情,您要是不把他闹个天翻地覆,别人还以为你楚国公怂了呢……” 魏叔玉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 尉迟恭是谁,那可是跟着李世民亲手杀死兄弟的存在。 属于铁杆中的铁杆。 别的大臣,或许还有改换门庭的机会。 可像尉迟恭这种,便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要是放在古代,那便是虎痴许褚那样的存在。 只要不造反,屁事都不会有。 除此之外,让尉迟恭大闹教司坊,魏叔玉也有另一个想法。 如果记得没错,贞观三年,也就是半年之后,尉迟恭就要被贬离京,任襄州都督了。 直到贞观六年,才又回京。 当时李世民大摆酒宴,席间有人座次排在他的前面,这家伙直接给怒了,一肚子的不服气。 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好心给他解释,结果被尉迟恭一拳差点打瞎了眼睛,惹得李世民震怒。 幽幽说了句:“你可别逼朕做汉高祖啊……” 一句话,吓得尉迟恭直接怂了,自此之后,再也不敢造次。 接着,就是一直窝在地方上,直到了贞观十九年,才得以与李世民一起亲征高句丽。 从贞观三年到十九年,整整十六年的时间,放着如此一员虎将,就这么蹉跎老去,岂不可惜? 功高震主也好,恃才傲物也罢,实际上就是尉迟恭太狂妄了,以至于大臣们不敢管,李世民又碍于面子,不好管。 可如果换一种活法呢? 如果让尉迟恭故意惹祸,从而消除大臣之间的隔阂,以及皇帝的不满呢? 如果让尉迟恭掌握锻造陌刀等高端技术,成为大唐不可或缺的武器大师呢? 结局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从此,魏家在朝堂上多了一个友军,太子在军方也多了一个大佬支持。 自己以后的日子,岂不是美滋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