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是因为他觉得这道题目有什么困难之处,而是觉得自己该不会产生了某种幻觉了吧? 因为类似的题目,他曾经在魏叔玉那边的题海战术里面,做过许多道。 有的题目难度,甚至要比眼前这道题目还要难! “这便是陛下亲自编纂的题目?就这?” 房遗爱先是一阵疑惑,紧接着脸上便露出了狂喜之色。 因为他已经想到了该如何破题了。 这道题目本身,只是让考生们去谈论利国与利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可要是只谈论了这些,凑合及格或许还可以,可想要脱颖而出,怕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可对于房遗爱来说,题海战术对他的改变,让他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学霸们口口相传,一种叫做题感的东西。 普通学生面对题目,大多上来就拿着自己的所有本事,去强行破解了。 运气好的,尝试一两次,方向对了,也就解决了,等到下一次考试的时候,同样的方法再来一次。 运气不好的,浪费了许多时间之后,也就只能放弃了。 这种题目从此成为了自己的梦魇,基本上见一次,死一次。 而学霸们的解题方法却截然不同。 他们看到题目之后,首先想的不是怎么解题,而是想到,这道题目考官想考什么? 有了这个角度,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既然知道对方想考什么,那就因地制宜,往上面去靠就是了。 他们往往能通过一个题目,解决一类题目。 眼下的房遗爱便是如此。 知道了李世民这位“考官”的目的之后,想要答的精彩,就决不能将目光只放在题眼上面,一定要答出来超乎对方预期的东西来。 只是呼吸之间,房遗爱就想到了另外三种破题之法。 利国利民当然是需要讨论的,可是除此之外,还可以引用《尚书》,《孟子》,《管子》中的内容,谈一谈“义利之辩”嘛! 题目中提到了《管子》,这是春秋时期的著作。 那便可以以春秋与战国为例,引申一下“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得失嘛! 有了这两个基础,根据魏叔玉那边的训练,往往还需要有借古喻今的话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