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粱河,又称高粱水。 以前是永定河的干道,后来永定河道南移,剩下的干道就成了高粱河。 这条河本身只是永定河水系的一部分。 类似的小型河流,在广袤的中土大地上数不胜数。 其之所以名气极大,源于某位著名赛车手的精彩表演。 林道知晓这段故事,除了嘲笑车神驴车开的好之外,就是加强了对辽军的重视。 同样处于开国上升阶段的辽国,其战斗力并不差。 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但是战术上必须重视。 “陛下。” 背着二十杖欠账的潘美,前来禀报军情“我军各部已依次抵达高粱河。” “辽主耶律述律,亲率二十万大军背靠幽州城,与对岸列阵。” 林道颔首,目光扫过众人“都说说吧,这仗怎么打。” 诸将各抒己见。 隐为众将之首的石守信,当先出列进言“孙子有云,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高粱河虽不大,却也是一条河。” “若是强行渡河,恐遭辽人半渡而击。” 先行摆明了困难,石守信跟着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当固河以自守,遣奇兵绕行远山绝其粮道。” “辽人兵马牲畜众多,粮草所需甚大。” “如此,辽人自当不战而退。” 石守信的战术有些消极,固守的同时派人断粮道。 不过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同。 毕竟辽军与之前打过的都不一样。 此时辽国还没被儒家给腐化,吹牛之事做的不是那么过分。 二十万大军之中,实打实的足有十几万。 虽说是部落兵,可他们骑兵太多,十年前打进汴京城,灭亡了后晋的强横战斗力,还历历在目。 偏向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消极避战,也能理解。 这种战法~林道微微颔首再问“还有谁?” 急于表现的曹彬出列行礼。 “陛下。” “臣有联络幽州城大户之家。” “他们表示,只要陛下愿意承诺让他们守住家业,就愿意协助献城!” “臣以为,可挑选精锐在大军激战牵制之时,突袭幽州城,借大户之家的手,夺取幽州城。” “如此一来,就将对辽人形成两面夹攻之势!” 曹彬的提议,就是传统的内应献城。 这等事儿,后金满清做的多,经验丰富。 如此方式,明显轻松了许多,有更多的将领们表示支持。 按理说是很好的选择。 只不过林道对待地方豪强大户的态度,是关键性的问题。 就看林道是否愿意让幽州城的大户们,以功劳顶替了。 林道再度颔首,继续追问“还有谁?” “杨业,你说说。” 被点名的杨业,明显也是有准备的。 他中气十足的扬声“陛下,臣觉得我军兵锋正盛,无需那么多的麻烦,直接破釜沉舟渡河破敌就是!” 毫无疑问,杨业得到了最多的支持。 这其中一部分是同样赞同直接硬上的,还有一部分则是见着林道专门点名杨业,而主动捧场的。 “你的战术。”林道首先看向了石守信“计毒莫过绝粮,计恶莫过放火。” “辽人不是没脑子的蠢货,他们必然对粮道严加看管。” “而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