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姑苏城外(一)-《文字游戏》


    第(2/3)页

    阿千捂着胸口,惶恐皱眉:“你天天铸剑,外事一概不知。这些天,来了两个衣装怪异的男子,逢人便问,山里有无白毛狐狸出现。”

    “打听这个做什么?”三郎捡起一块石子丢出,正中鸡圈扯烂的一尺见方缺口,惊得鸡群“咯咯”乱叫,鸡毛纷飞,“难不成要为村里丢失的鸡,讨个公道?”

    “邻里相传,白狐非妖而是异兽。狐皮披身,温若晚春;狐肉做引,炼成丹药,延年益寿。最神奇的是狐血,铸剑时混入几滴,即可铸成神兵利器。”

    “哦?”三郎双手摩挲,厚厚的茧子“沙沙”作响,极力远眺群山,“如此神奇?”

    “三郎,你莫动心思。天地孕育异兽,自有其中道理。”阿千搂着三郎结实的后背,耳畔柔声低语,“岂能贪图私欲,违了天道?”

    “天道……天道……”三郎板着指节,“咯噔”作响。

    江南冬夜,深,寒,阴,寂。

    三更时分,圆月高悬,天地通透,星光如纱,笼罩万物。

    三郎小心地抽开阿千枕着的胳膊,披件衣裳,蹑手蹑脚走进铸窑,生火烧柴。

    铸剑,炉火需旺到极致,方能将青铜融成红液,再反复锤锻,砸出杂质,夯打坚实。如此反复数十次,直至粗胚光泽紧密,纹理有序,刚中有柔,才算初成。

    故此,炉火,是铸剑关键。若不提前烧旺,耽误很多白天工序。况且,江南的冬天,阴冷透髓,炉火还能烘干室内湿气,可防手脚寒症。

    三郎拾起铁钳,拨拉着炉里噼啵作响的木柴,皱眉暗忖:“师父授铸剑手艺曾说,天下名剑,多为偶然得之。炉火烧到某种热度、淬剑之水包含某种物质、敲打粗胚的力度次数……意外结合到最完美状态,方能锻成。楚国那位铸剑大师,铸剑不成,心智失常,将妻女推入火中,融于剑体,才铸成那两把名剑。如此说来,我缺的不是手艺,而是运气。或者……”

    想到这里,三郎隔着土窗木栅,遥望明月高悬的远山野岭,连绵起伏的树影,好似一排排茫然行走在黄泉路上的游魂,几声悠长的狼嚎,如同冥府丧钟般凄凉。

    “啊!”凄厉惨叫,由村西远远传来。深夜小村,寂静如常。不多时,就像是油锅里泼了一碗冷水,刹那间沸腾嘈杂。一排排简陋的土屋,窗棂渗出暗黄灯光,推门声、狗吠声、脚步声、交谈声、乱糟糟地交织,明晃晃的火把分散于村落,渐渐汇成一条蜿蜒火龙,盘踞于村子西头。

    三郎有些不舍地瞅着越来越旺的炉火,跺跺脚,推门而出。

    夜寒没有因为火把热焰而少许温暖,三郎急匆匆赶路,冷风灌得双眼淌泪,差点和迎面而来的村民撞个满怀。

    “三郎,留神。”村民闪身躲避,倒也不恼,只是脸色凄然。

    “啊?李伯,走得匆忙,多担待。”三郎看清来人,正是村北卖炭李伯,“出什么事了?”

    “太惨了!哎……好端端的人,报应啊……”李伯颠三倒四地叹气挥手,“老了老了,见不得这场面。”

    村西,王猎户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