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全力进攻-《抗战往事》


    第(3/3)页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

    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來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

    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

    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沒有明显的增加.

    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來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以上种种表明硬拼.日本会败得更快.会死的更惨.事实上.日本的确是如此.如果不是美国人的先欧后亚的政策.日本人恐怕1943年就差不多投降了.

    而美国制定这个政策的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德国的原子弹早在战前就缺德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人担心拖着下去.被德国人造出了原子弹.那盟国要打败德国就是痴人说梦.而日本受限于实力.在怎么嚣张也是秋后的蚂蚱.沒几天了.反正美国的本土沒有遭受日本的蹂虐.美国人不在乎亚洲人的感受.

    第二点就是未來世界格局的划分.如果先打败了日本.美国人担心中国会趁着欧战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会坐大……这些绝对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要是那样不但欧美在中国的特权沒有了.另外在亚洲地区的利益可能会被中国夺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