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姚明的对手是只有2米06的布莱恩·格兰特。 莱利能做的就是让马利克·阿伦去包夹姚明,赌哈维的投篮不好。 哈维的投篮是不好,他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去练篮板。 但他没有斯威夫特放空了也要往篮下冲的毛病,真给投的话,也有希望投进。 而且刚发现热火有这么干的苗头,卡莱尔就做了调整。 进攻端,他会让哈维去堵截对方的首发小前锋卡隆·巴特勒,为凯德里克·布朗掩护。 布朗有投篮的能力,而且挺准。 在活塞的时候,卡莱尔的战术略显死板。 可到了尼克斯,各种各样的球员都有,而且选择还多,他这种临场的小调整非常密集。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布朗连续中距离命中之后,热火立马放松了对姚明的包夹。 不过在卡莱尔看来,这种调整都是小打小闹。 在进攻端,他还是想用战术体系,用三角进攻去为姚明拉开空间,创造一打一的机会。 首发阵容的确是调整了,但只调整了两个位置。 上午的战术训练中,卡莱尔也发现了,哈维和布朗对三角进攻的接受程度还行。 一来,这么长时间,唐森带着众人跑战术,并没有拘泥具体的固定跑位,更多的是不断的给所有人灌输一种意识。 那就是别站着,跑起来,观察队友,寻觅机会,有耐心,多传球,多思考。 无论是三角进攻,还是普林斯顿,说到底,其实也就是这些最基础的东西。 能有这种意识,先不讨论跑不跑的对的问题,至少他跑起来。 这也是卡莱尔敢不断变换首发阵容的底气所在。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有人掌舵啊。 卡莱尔换了一圈儿,但比卢普斯却一直没换过。 首发他带着打,替补他也带着打。 赛季场均只有9.6分,可一直稳居首发位置。 他的大局观,有的时候比单纯把战术跑成功更重要。 所以场上并没有因为又更换首发,就打的一团乱麻。 再加上硬实力的差距,比赛一直是尼克斯压着热火打。 这个时候,唐森注意到卡莱尔在核心的使用上,多了一些变化。 第一节七分钟一过,姚明和休斯顿就被他换下场。 然后第二节替补打了半节,才把姚明和休斯顿换回来。 等于一个半场,姚明和休斯顿这两个核心才打了13分钟,比一个核心球员正常的轮换时间要少。 唐森扫了眼场边站着的卡莱尔,又不知道他脑子里盘算着什么东西。 是想给替补球员更多的上场时间吗? 好在哪怕核心球员下去了,尼克斯也一直保持着优势。 热火烂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这帮球员陆续都练出来了。 别的先不说,至少防守这一块儿,没人拉胯。 再加上苦练投篮,大量的跑动,传导球,总有人能获得不错的投篮机会。 先防住对手,自己也能得分,场面上尼克斯就不会差。 哪怕是核心不在场上。 半场51比43,尼克斯领先8分。 而到了下半场,卡莱尔依旧在控制两个核心的上场时间。 当最后一节,领先较多的时候,他甚至于一直到最后四分钟,热火有点儿起势的时候,才换上了姚明和休斯顿。 最终,尼克斯95比86,9分赢下了比赛。 两个核心,全场就打了27分钟不到。 这个时间远少于正常核心该有的上场时间。 导致的结果就是,姚明只拿到了19分,而全队有7人得分上双。 没人知道卡莱尔在盘算着什么计划,莱利也搞不懂,赛后他有些无奈的发出了一声感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