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淑芬同志,你是明白人。”王建国有些急切,“政策是松动了,但个体户办事,诸多不便。我们集体企业不同,政策倾斜,贷款方便,跟上面也好说话。你把货源或款式给我们,我们给您分成,或者直接聘您做顾问,给顾问费!或者,成立联合体,您占干股,只管提供信息,其他我们来!” 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 赵淑芬心里快速盘算着利弊。这是个机会,但也可能是个陷阱。她需要时间去了解对方的底细,去衡量风险。 “王厂长,这事太大了,我得想想。”赵淑芬没有立刻应承,“孩子们才是具体做生意的,也得跟他们商量。” 王建国见她没一口回绝,知道有门儿,不再紧逼。 “应该的,应该的。”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硬纸片,“这是我的名片。你们商量好了,随时来厂里找我,或者我再来拜访。” 赵淑芬接过印着“红星服装厂厂长王建国”的名片,起身送客。 巷口不见了王建国的身影,赵淑芬脸上的客套瞬间敛去,一丝凝重爬上眉梢。官方的橄榄枝,可不是那么好接的。 她深吸口气,将这件事暂且压在心底。眼下,还有更要紧的。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赵淑芬、赵大刚、李娟、赵小丽,都显得有些兴奋和期待。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清算这笔“大买卖”的收益。 赵淑芬从柜子里拿出一个上了锁的木盒子,这是她专门用来放钱和重要票据的。打开盒子,里面厚厚一沓钞票,看得儿女们眼睛都直了。 小丽眼睛都直了。“妈,这……” “别急。”赵淑芬笑了笑,开始一样一样地清点。 “这次南下,所有开销,车票、食宿、打点、运费,零零总总,成本大概是……五千块。” 五千!大刚和李娟倒抽一口气。五千块,在八十年代,对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电器配件和随身听,进货价两千。”赵淑芬看向大刚,“你那边,维修费加上卖随身听,收入多少?” 大刚嗓子有些干。“四……四千五百块。” “四千五?!”李娟捂住了嘴。光电器铺,不到俩月,就赚回了两个多赵淑芬的本钱! “服装,进货价三千。”赵淑芬转向小丽,“小丽,你那边卖了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