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际上,曾布有选择的机会。 只因曾巩并非富大相公一脉的核心人物! 一般来说,核心人物涉及一个“牵连”原则。 也即核心人物的父兄、叔伯、子侄,这些血缘关系相对较近的人,都会受到核心人物的影响,没有选择派系的权利,先天就归属于某一派系。 一如联姻,就是“牵连”原则的衍生。 某个派系的核心人物,其子侄若是成器,并且有意走仕途,就万万不可与别的派系的核心人物的女儿联姻。 只因联姻也是一种派系选择。 本来就受到长辈的影响,先天有了派系选择,再联姻又选择了一个派系,未免有左右逢源的迹象,最终结果就是两方人都不待见,仕途尽毁。 当然,若是不在乎仕途,倒也无妨。 本来,若是曾巩是庶吉士,那他就会是富大相公一脉重点培养的年轻人之一。 如此,曾布就只能受到“牵连”,成为富大相公一系的人。 然而,曾巩的科考并没有考好。 三甲进士,上限几乎已经定死,哪怕有着传道受业的恩情,曾巩也不可能是富大相公一脉的核心圈层人物之一。 并且,曾巩、曾布两人,祖上并未有太过厉害的人物,没有“先天”定下的派系。 如此一来,曾布的选择就多了起来。 于是,征求了曾布的意向,经江昭向韩章举荐,曾布就成了韩系的人。 堪称BOSS直聘! 书房。 几人望着苏轼落笔的一幅字,皆是微微点头。 该说不说,苏轼的确是有成为“大儒”的天赋。 “一手好字!”江昭不吝赞誉之声。 “哈哈!”苏轼提笔一笑,罢了罢手:“字不重要,朝廷上的动静才重要。” 几人要么是三鼎甲,要么是庶吉士,都是韩系年轻一代受到重点培养的人。 六位内阁大学士劝谏的事情,他们是率先知道的一批人。 “去年,官家集百官贺表冲喜,几位阁老默契的选择了松手,让官家试试能否再诞皇子。” 一向沉默寡言的苏辙摇头道:“据说,小荣妃是日日受到宠信,可腹中却也没什么动静。” “六位内阁大学士一齐劝谏啊!”曾布面色凝重。 六位内阁大学士齐心,就是百官齐心。 甚至都能架空官家! 风雨欲来! “谁曾想竟然来得这么激烈呢?”章衡摇了摇头。 官员劝谏过继宗室的事情,几人没少交流预测,六位内阁大学士下场的场景也有考虑过。 不过,真到了六位内阁大学士毫无预兆的齐齐一下场,还是让人一惊。 “这次闹得这么大,恐怕就不会再草草收场。”苏轼望向几人,插话道:“劝谏的奏疏堵了这么长时间,要想让臣民满意,怕也唯有立嗣方可。” “立嗣?”章衡摇头道:“且不说立谁,就说立了嗣,又置官家于何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