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兆府。 作为陕西路治所,且是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北魏、北周、唐等十二个朝代的古都,京兆府的布局不乏历史沉淀的沧桑。 自玄武门乘车而入,自有晨钟暮鼓,敲击报时。 举目望去,青石铺道,朱楼翘角,驼铃碎玉,戍楼巍峨,毡帐连云,胡酒盈肆,边市喧阗,锦缎垂风。 时有铁甲金柝,驿马流星,毡裘杂锦,极具边疆风气。 江昭掀起帘子,观望起来。 相比起汴京,京兆府的确是平添些许边疆肃穆之气。 “去朱雀街。” 一般来说,官员上任,要么是自行买宅子常居,要么是去住官舍。 江昭不缺钱财,肯定是自行买宅子常居。 相比起他的行程,禾生赶路要快上几天,特意来买了宅子。 那是一处亩许大小的院落,以清幽为主。 自汴京下陕西,近十天的脚程,让人身心疲惫。 哪怕京兆府再是独具特色,江昭也没什么闲逛的心思。 如此,修整一夜。 转运司衙。 江昭手持文书,一路通行无阻。 等到他正式到了司衙,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以及三十余位属官,一应恭候。 作为影响一路财政事宜的司衙,转运司的官员并不多,也就不到四十人而已。 “下官转运副使司马光,见过转运使大人。” 说话者,乃是一位束发戴冠、身形清瘦、举止端方,一身红色窄袖官袍的的中年男子。 司马光行了礼,其余官员也一一行礼。 “下官转运判官刘平,见过转运使大人。” “下官转运判官陈辛,见过转运使大人。” “下官.” “下官.” 陕西边陲重地,事务繁忙,转运司特意增设过判官之位,分别掌巡查州县,税收催查的事务。 转运使、转运副使、两位转运判官,合计四人,也就是转运司的核心决策人员。 余下的一些属官,掌书记负责起草诏书与机要事务,提点冶铁公事、提举茶盐公事、提举田业公事等十几位公事,都是负责单一方面的官职,几乎都是七品。 管钩粮科院,则是负责记录官员考勤,发放俸禄。 勾押、前行、后行等人都是入了品的官员,干的则是小吏的活,要么是审核文书的合法性,要么是负责档案管理、账册核对、公文抄写。 此外,还有几位武将出身的官员,负责押送粮草、巡视驿站。 转运司衙,从上到下,高位者官居四品,下位者方才入品,差距甚大。 “不必多礼。”江昭爽朗一笑,余光则是观察起了司衙官员的举止神情。 初来乍到,他还不是很清楚司衙官员的情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