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来,本来的“小麦-粟-小麦-粟”的收割模式,就成了“小麦-粟-小麦”。 两年四熟就成了两年三熟。 “无非是通过书本知晓些许皮毛而已。” 江昭淡淡一笑,颇有兴致的向身后官员望去。 这次,巡视百姓耕田,本就是他特意为之,为此特地喊上了五位宗室。 “纸上得来终是浅,未免要试试耕田,方知躬耕之苦。不若,都下去试试吧?” 说着,江昭着重望向五位宗室。 五位宗室齐齐一怔。 赵策英目光微动,率先反应过来。 这是要作秀啊! “太史公有言: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耕之事,实属必要啊!”赵策英连忙附和道。 此言一出,余下四位宗室相继反应了过来。 躬耕,这可是表达亲民的好机会。 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 怪不得宣抚使特意喊齐了五位宗室。 “诸葛武侯,就有躬耕先例。” “《齐民要术》有言: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起自农耕,民生之本啊!” “耕田好啊,得耕田!” 几位宗室,相继表了态。 读书厉害一点,就引经据典。 读书不行,就适当编一两句。 反正,得耕田! 河州通判苏轼扬了扬手,朗声道:“大人言之有理,躬耕而行,方知粮食之不易。” 主事者扎木心头一诧,连忙让人去找来农具。 吐蕃蛮夷之地,读书习文并不普遍。 哪怕作为主事者,他也没怎么读过书,不清楚几位大人物究竟都在说些什么。 反正,就是要亲自耕田。 这样的大人物,亲自耕田! 这是何等的贤明啊! 不足一炷香,自有几十柄农具呈了过来。 江昭爽朗一笑,拎起一柄长耙,挽了挽紫袍玉带,卷起裤腿,大步向着农田走去。 几位宗室、几十位官员相继拾起农具,跟了上去。 其间,眼见尽是官袍的大人物齐齐走进田野,不少吐蕃百姓尽是惊诧,不免观望起来。 一些百姓向着住所跑去,告知这一消息。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观望起来。 须知,这可是紫袍大员亲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