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星子渐藏,曦微初绽。 “噹!” 一道洪瓮钟吟,扣响长天。 灯影摇红,流苏曳光。 鞋履走动声渐渐响起,不断有官员经过左掖门,鱼贯而入,入宫朝议。 或为紫袍玉带,着獬豸配饰,或为红袍革带,头戴乌纱帽,偶尔几位则是着绿袍,头戴方巾。 江昭一身紫袍玉带,着金符鱼袋,手持笏板,负手徐行。 “子川。” 一声呼唤,江昭止步,回首望去。 一人着红袍,筋骨轩昂,雄姿傲岸,举止间自有英毅之气。 顾廷烨! “仲怀。”江昭拱了拱手,并不意外。 广南平叛,耗时半年,已经彻底稳住了局势。 半月以前,顾廷烨就已经入了京。 手持笏板,顾廷烨大步走近。 “忙得怎么样?”江昭问道。 自立国以来,历任官家对于武将都是持倚仗、信重、怀疑的态度。 涉及武将领兵平叛,胜利仅仅是平叛的一部分。 入了京,武将的首要任务就是入宫觐见,上交兵权,以示忠诚。 并且,还得向官家、枢密院呈递相应的文书,阐述详细的平叛过程,兵力损耗、粮草损耗、平叛结果、前线态势等问题。 其所统辖的平叛士卒的长矛、甲胄、弓弩等重器,也都得没收入库。 事实上,除了护卫君王的殿前司,绝大部分京中士卒,都不允许着甲、更别提长矛和弓弩。 常规性的武器,还得是刀、盾两样。 此外,关于士卒的战功、赏赐、抚恤,都得一一向兵部和枢密院呈递相关文书。 因此,即便入了京,顾廷烨也还是比较忙碌。 “忙了个七七八八吧。” 两人并列走动,顾廷烨缓缓道:“平叛文书、士卒战功、封赏、抚恤的文书,都已经呈递了上去。要是上面没什么疑虑,估计就能清闲一段时间。” 武将领兵归来,低调一些时日,几乎已经成了惯例。 当然,长时间领兵,高度紧张疲乏,武将也的确是需要休养一二。 江昭点头:“广南西路呢?” “贼寇自称【昭德皇帝】,叛军一度达五千余人。”顾廷烨摆摆手道:“不过,军纪松散,不成气候。” “两军对垒,剿灭三千余人,余下近两千人溃逃。” “自七月始,几乎都是在处理溃逃的叛军。最终,于淮南一带,搜到了叛军贼首,从而绞杀。” 说着,顾廷烨面露异色,瞥了一眼:“说起来,我还救了你六姨妹一命。” “六姨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