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农耕时代,关山阻隔。 也因此,消息的传达甚是艰难。 对于京畿百姓而言,先帝驾崩已有一月之久。 长达一月的时间,不单有新帝登基,甚至就连先帝的庙号都已经钦定,先帝驾崩的影响渐渐消弭,生活慢慢的又步入了日常轨道。 可对于其他地方的百姓而言,却并非如此。 对于辽、西夏、大理、交趾等政权而言,就更是要迟缓不少。 君王驾崩,实为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 其中,要是涉及向其他政权通告哀悼,便是政权外交。 为此,甚至都设立了特定的官职。 告哀使! 上京,临潢府。 契丹政权,实为游牧民族,素有“四时捺钵”的制度。 根据时节更替,君王下令,行政权迁移之举。 就连都城,都足足修建了五座。 上京临潢府,南京析律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中京大定府。 三月,北方青草渐丰,自是轮到了上京。 开皇殿。 时年三十五岁的耶律洪基,着窄袖禁断长袍,饰有龙纹,腰系蹀躞带,头顶毡帽,坐在金丝楠木铸成的龙椅上,向下望去。 自丹陛以下,自有百官班列。 不过,相比起中原王朝文臣、武将的划分而言,契丹王朝的臣子划分要特殊不少。 为北面官、南面官! 其中,北面官主要负责游牧事宜,官服尽是游牧民族特色;南面官主要负责以燕云十六州为核心的农耕地区,官服仿汉、周。 左右班列,以南、北面官划分,正中站着几人,手持笏板,皆着素服,都是正统的中原王朝服侍,甚是惹眼。 (如图:豆包跑出来的,不太好驯化) “使者千里迢迢而来,所谓何事?”耶律洪基瞥了一眼素服,沉声问道。 作为真正的“皇二代”,耶律洪基受到良好的教育,专研诗词、书法一道,甚是仰慕中原文化。 登基十余载,其执政风格已经有了非常浓郁的“汉化”特色。 “谨奉我朝嗣君旨意,泣告大辽皇帝陛下,先帝不幸晏驾,举国哀悼。今遣臣前来,谨以讣告闻之,伏望陛下察知。”一白发苍苍的素服使者,面色哀戚,行叩拜礼。 一礼作罢,手捧讣告文书,甚是肃穆。 “什么?” 龙椅上,耶律洪基一诧,立刻面有悲意,无声流泪。 一步一步,耶律洪基走下丹陛,捧过讣告文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