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次考官排序,本质上还是单纯的排名次。 说出甲第,仅仅是为了让考官有个参考标准。 余下之人,齐齐点头应声。 六百份卷子一一拎出,予以评价排序。 到了排序这一步,考官已经可以查阅考生的名字。 不一会儿,一人的卷子被翻了上来。 这一份卷子,一考的“帖经墨义”,以及三考的“诏”篇入围。 开封府,齐衡,父齐国公齐廷之,母平宁郡主. 江昭抬抬眉,摆手道:“三甲。” 手持考卷的考官点点头,考卷丢到了三甲的一方。 小公爷齐衡,名列三甲。 这倒不是江昭有意打压。 事实上,不管是谁批阅齐衡的卷子,都会是这个答案。 武将出身,几乎都是板上钉钉的三甲。 不单如此,考庶吉士也大概率是考不上的。 国公之子,既然选择了走文官路,与文人抢饭碗,那就注定得承受相应的困顿。 不出意外,上限就是五品! 当然,偶尔也会出意外。 本来的剧情线上,新帝与太后争斗,齐衡站队太后一方,成了太后的急先锋。 借着新帝与太后党争,齐衡的擢升经历,简直堪比升天。 方才考上进士不久,就是红袍披身。 遭到打击,贬了下去,没多久又披上红袍。 擢升之快,即便是江昭也弗然不如。 大名鼎鼎的小公爷落于三甲,并未引起什么轰动。 说到底,有资格担任考官的人,无一不是各大派系有望更进一步的存在。 论起权势,皆是吊打齐国公。 区区小公爷,就更是不被人放在眼中。 一篇篇考卷,相继抽出,十九位考官予以评价,定下排序。 约莫三日,暂时的排序已然定下。 会元许安世,二名黄裳,三名刘挚。 除此以外,黄庭坚五十七名,小公爷齐衡三百二十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