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啊!” 江昭抚掌含笑,面露赞许之意。 “此弩,可量产否?” “可。”受到大名鼎鼎的小阁老的赞许,种师道大为振奋。 “此弩从何得来?”江昭又问道。 “去岁有小股西夏入寇,晚生随叔父御敌。俘虏了一人,乃是党项部落的小酋长。为求庇护,献上了西夏强弩部分机关的制作法子。” “晚生依据小部分西夏强弩的制作之法,一点点的精良,最终制作出了三版强弩。” “这是最为优良的一具。” 说着,种师道从怀中掏出一份折迭的纸张,其上就是强弩的最终改版。 “此弩为大周首创,还望大人赐名。” 江昭满意点头,不禁向着少年望去。 举止从容,张弛有度,已有“经略相公”的雏形。 沉吟着,江昭缓缓道:“有此良弩,实为国之幸事。记得西夏有一骑兵名铁鹞(yào)子,此弩,便叫为破鹞弩吧!” “谢大人赐名。”种师道连忙一礼。 江昭越看,越是满意。 “献上破鹞弩,实为大功一件。” “你可要什么赏赐?”江昭问道。 种师道面色迟疑,试探性的说道:“晚生仰慕先生已久,不知可否侍立先生左右,学些本事。” 一言既出,近旁的种谔时刻关注着上司的面色。 要是有丝毫不对劲,他就会以“小孩子不懂事”打断侄儿的请求。 要是没有不对劲,那自是顺其自然。 侍立左右? 说白了,就是“半”拜师。 不是拜师,而是“半”拜师。 文臣地位高,自然不乏一些武将想要受到文人的认可。 由此,自然有些武将选择走“半拜师”这条路子,也即以弟子的姿态向文人求学,但没有弟子之名。 近一点的,内阁大学士范仲淹,就曾有武将以弟子的姿态将向其求学。 江昭不免沉吟起来。 经略相公,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才。 “可。”江昭点头。 种师道大喜过望,连忙下拜:“种师道,拜见先生。” 相比起武将“半”拜师范仲淹,求取认可而言,他“半”拜师小阁老,好处可不止这么多。 一则,小阁老是真有真本事,能教导于他。 说是“半”拜师,实则与真拜师没有区别。 二则,小阁老是真能扶持起来武将,王韶、顾廷烨都是典型例子。 统帅型文人,注定了大规模战争肯定都是以小阁老为主导。 如此一来,小阁老要想扶持起来某位武将,简直不要太简单。 江昭含笑,扶人起来。 “日后,就跟着我吧。” “究竟能学到多少真东西,全凭你的悟性。”江昭徐徐道。 种师道连忙点头。 “这破鹞弩,让人量产制备。” 弓弩递给种谔,江昭吩咐道:“西夏以骑兵为主,不稀罕单人强弩。殊不知,此物可是非常适合大周军队。要是可行,干脆拎出一万人单列为强弩兵。” “诺。”种谔郑重点头。 “练兵吧。” 江昭吩咐道:“练一练,也是时候跟李谅祚会一会了。” “届时,沿着河州北上,把他们逼到乐州去。” “至于能不能开疆拓土,就指望强弩兵了。” 不能打死西夏。 一旦打死西夏,三足鼎立被破坏,大周就得直面辽国。 不过,不能打死,并不意味着不能打残,吞一点西夏的疆土。 王韶颔首。 是骡子是马,终归得遛一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