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设立榷场,行贸易互市,促进两国贸易,允许西夏以骆驼、食盐、铁器、粮食、药材交易茶叶、瓷器、丝绸、药材。” 这一条是不平等的物资交易。 规定的几种交易物资,食盐、铁器、粮食都是典型的战略性物资。 相较而言,茶叶、瓷器、丝绸的重要性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贸易不平等,有没有商人交易呢? 答案是有的! 凡是西夏贵族,无一例外,都贼稀罕茶叶、瓷器、丝绸。 特别是茶叶,几乎融入了西夏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 西夏人饮食中的牛羊肉、牛羊乳、奶酪都是油腻难消化的食物,而茶叶能解腻。 关键就在于,西夏人日常消耗大量的茶叶,但西夏国土却几乎产不出茶叶,唯有向它国购买。 这也是为何“岁赐”特意规定了要赐下茶叶。 因此,即便都知道茶叶没有食盐、铁器、粮食更重要,也一定不缺商人交易。 说到底,不是谁都在意国家的存亡,该品茶的照样品茶。 商女不知亡国恨,实为人性。 “可以。” 梁乙理皱皱眉,约莫十息,点头应了下来。 作为战败国,注定签一些不平等的条约。 江昭补充道:“另外,西夏盛产良驹,党项马名扬天下。西夏,必须每年都与向大周售卖一千匹优质战马。” “这不可能!” 梁乙理一惊,下意识的否决。 须知,大夏也就年产三四千匹优质战马。 强制交易一千匹优质战马,一下子就去了四分之一,这也太狠了! 自古以来,马匹就是南方政权的弱点。 仗着马匹优良,西夏才能屡屡侵扰大周边疆。 嘉佑年间,董毡签订盟约,并开始与大周交易战马,一定程度上为其弥补了这一弱势。 要是大夏也开始交易,这一弱势就会越来越小。 持续时间一长,甚至都有可能不复存在。 “万事都有可能。”江昭淡淡一笑。 “这恐怕不行。” 迟疑了几息,梁乙理仍旧选择了拒绝。 战马,这是真正的顶级战略物资。 说是事关国运,也丝毫不为过。 要是真给了战马,大夏恐绝再无翻身之日。 梁乙理的担心,江昭亦有察觉,顺势向下重重的望去,若有深意的道:“以西夏的国力,难不成多了一千匹战马,就能逆转胜负吗?” “嗯?”梁乙理一怔。 两者对视,江昭目光一斜,瞥向了辽国的方向。 战马,不是对付西夏的! 仅是一个眼神,梁乙理的坚定态度就松动不少。 话糙理不糙。 以大夏的国力,一向是在大周与辽国之间夹缝求生。 所谓的三大政权,实际上并未形成三足鼎立,更多的是以大夏为缓冲,从而让两大巨无霸达成和平。 辽国战马优良,大周要购买战马对付辽国,倒是情理之中。 江昭收回目光,徐徐道:“昔年,两国有一岁赐。如今,岁赐更替为岁贡。” “四、西夏向大周呈上岁贡三十万贯。” “不可能!” 梁乙理一拍桌案,面色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霎时,大帐内剑拔弩张。 兵戈之声,让梁乙理清醒不少。 他连忙解释道:“大周是上国,岁赐折钱几十万贯,甚至都难以伤筋动骨。可大夏是小国,如何能承担得起岁贡三十万贯?” “还望主帅明鉴。”或许是考虑到气氛低沉,梁乙理语气不自觉的低了下去。 主位,江昭眼皮微抬,附和道:“言之有理。” “这样吧。” 一挥衣袖,江昭阔绰道:“砍到二十万贯。” “上一条设立榷场的条件,其中之一是关于要购买西夏优质战马一千匹的条件。” “如今,大周战马的市场价是三十贯上下,本官就给你算成四十贯一匹,一千匹合四万贯。西夏盐池盛产池盐,市场价是两贯一石,就给你算成三贯一石,五万余石就是十六万贯。” 江昭面色严肃,郑重道:“如此一算,每年岁贡千匹优质战马,五万余石池盐就行。如何?” “这” 梁乙理不禁迟疑起来。 相比之下,十万贯的确是更容易接受不少。 甚至,江昭都帮他算好了账。 千匹战马,五万余石盐。 这个量卡得极好,恰好是他所能承受的范围。 千匹战马,他方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五万余石盐,就更不是什么大问题。 大夏一年产盐约莫五十万石,五六万石甚至都不足零头。 先帝李元昊在位时期,周夏议和,就曾搞出过“强买强卖”,强制大周必须每年购买十万石青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