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江昭一一介绍起几位副主审的身份,又是惹起一波骚动。 这样的审案阵容,简直骇人。 其后,一名推官走出,宣读案情:“杨武案,为杨武、毕氏、葛连几人牵扯的一桩命案。话说淳安县,有一举子名为” 因是要考虑到胥吏传达的缘故,往往得是读一句话停一句话。 一道案情宣读,却是足足念了一炷香之久。 “.此,即为杨武案。” 推官宣读了案情,退回两步。 江昭徐徐道:“着杨武、毕氏二人上公堂。” 万余百姓,齐齐注目。 约莫十息,杨武、毕氏二人走进公堂,纳头便拜。 “小女子是被冤枉的,受人屈打成招,还望青天大老爷还小女子清白。”毕氏哭道。 “小人亦是受人屈打成招,还望阁老明鉴。”杨武重重一拜,憔悴道。 江昭平和点头,平静道:“经刑部仵作查验,葛连尸身并未有下毒迹象,实为旧疾发作而死。杨武一案,实为冤案。” “好!” “青天大老爷!” “江青天!” 不知是谁起的头,万余百姓连连抚掌,或是称呼“青天大老爷”,或是称呼“江青天”。 杨武、毕氏二人,更是连连长哭,泣不成声。 约莫百息,声势渐消。 江昭严肃道:“本官宣布,杨武、毕氏二人无罪。” “小女子拜谢青天大老爷!” “小人拜谢江青天!” 杨武、毕氏二人,相继一礼。 其后,自有胥吏唤上二人,签押无罪文书,销案登记。 推官适时走出,继续宣读道:“重案其二,为火烧钦差案” 约莫一炷香,宣读完毕。 不过,相比起黎民百姓的欢呼雀跃,读书人却是为之一怔,面色凝重不少。 “此案,事关重大,涉及过广,就不一一传唤罪犯。” 一边说着,江昭一边望向左都御史滕甫,一副商议的样子:“左都御史滕甫,一向都是有名的铮言御史,亦是公正之人,且为土生土长的两浙人。不若就以滕御史之判决为主。” “若有偏差,本官再行纠正便可。”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的读书人、士人,齐齐注目于滕甫。 霎时,滕甫面上充血,硬着头皮起身。 “以钟慎、种尤二人为主谋,夷灭三族.” “这滕元发,可真是刚正不阿啊!”半句话出口,就有读书人忍不住出言讥讽道。 “夷灭三族,亏这滕元发还是两浙人。” “江阁老都说了让他判,不合适再纠正。江阁老都给了机会,他竟然跟听不懂话一样。” “呵呵!都说了,滕元发是公正之人。人家可不一定把自己当两浙人。” 滕甫继续宣布道:“杭州通判涉及伪证,且是火烧钦差案的导火索之一,宜处凌迟之刑。祖孙、父子年十六以上者皆处绞刑,十五以下母女、妻妾、姐妹皆入教坊司,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放三千里,资财、田宅,皆归公。” “这——” 江昭面色一诧,一副有些意外的样子,缓缓点头道:“既如此,便如滕大人所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