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权知开封府王珪,兼史馆修撰。吏部左侍郎陈荐、刑部左侍郎王安石,皆领金紫光禄大夫。”赵策英继续道。 三人都授了职。 其中,史馆修撰偏向于主持修史。 不过,历任史馆修撰几乎都是简单的挂名,真正的主持者往往是监修国史,也即宰辅大相公。 金紫光禄大夫是从二品虚职,陈荐、王安石二人低位兼高职,可以算作是一种“承诺”。 三年一过,但凡无错,就转实职从二品。 “臣等,拜谢陛下。”三人齐齐一拜。 “宁远侯顾廷烨,授签书枢密院事,赐上护军。” 签书枢密院事,却是正三品枢密院职务,其头上仅有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枢密使三大官职。 单就官位擢升而言,可见赵策英已然属意于让顾廷烨成为武将巨头之一。 上护军,则是武勋荣誉第十转,一样是相当稀罕的东西,代表着君王的认可。 “谢陛下。”顾廷烨重重一拜。 “镇南伯王韶,授侍卫步军司都虞候。”赵策英淡淡道。 上一次,他就有为王韶授职的意向。 可惜,彼时赏赐了王韶“世袭罔替”,已然是一等一的重赏,不好赏赐太过。 这一次,却是可趁机让王韶执掌禁军,顺带着探一探禁军的底。 “臣王韶,拜谢陛下洪恩。”王韶一拜,面有兴奋。 本就是世袭爵位,更是添上实权职位,一跃为实权武将,无疑是让人心神为之震荡。 甚至,王韶都有自信心给子孙留下“军中底蕴”,让子孙后代如顾氏、张氏、郑氏子弟一般,天生就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忠武将军姚兕,授神卫军副厢指挥使。” 都、指挥、军、厢、司。 一厢士卒两万五千人,厢军副指挥使已然是相当不凡。 “臣姚兕,谢过陛下。”姚兕重重一拜,有些意外。 他,竟然也能是厢军副指挥使? 江昭瞥了一眼,也不奇怪。 别看姚兕显得平庸,就连爵位都是捡漏而来。 可实际上,他的平庸仅仅是相对于顾廷烨和王韶来讲。 事实上,姚兕可是少有的有本事统兵的将领! 大周军伍番号过百,草包将军比比皆是,有本事单独领军五千征战而不崩的人,已经非常接近第一等的水平。 真正的大军团作战,也就不到二十个这样水平的将领。 开疆拓土,可轻松统领五千士卒,那和平时期就能轻松驾驭两三万士卒。 更何况,姚兕还是副将,并非主将。 一通封赏,几人齐齐相视,皆是心满意足。 果然,跟着江阁老能吃肉! 官家一旦封赏,几乎都是大幅度封赏,一次封赏就可能抵得上一辈子的厮杀! 上首,赵策英瞥了一眼深宫,眼中起了一丝忧虑,摆了摆手。 八人了然,齐齐一礼。 “臣等告退。” 江府,凉亭。 石几、清茶、瓜果,棋盘。 江昭与盛华兰、盛淑兰二女对坐,落子对弈。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江珩、江珣二子,一人手持鎏金上柱国印,一人手持刻着“推忠协谋佐理功臣”的玉带,皆是睁大着眼睛,好奇的观望。 其中,江珩已有六岁,江珣四岁有余。 至于大郎江怀瑾,则是已经十一岁,手持两道诏书,一脸严肃的观望,不时透出些许惊诧。 “这是什么啊?”江珣好奇道。 方才,就是他在低声的念着文字。 江昭回望一眼,洒然一笑:“那是你爹给你们三兄弟留的基业!” “考上庶吉士,才有资格拿到开启这份基业的钥匙。” 说着,一子落下。 “庶吉士吗?”江怀瑾低声念着,望了一眼诏书。 应该,有希望吧? 可惜,暂时还没想到跟父亲“韩门立雪”一样好的刷名声的点子。 起步低了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