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万贯?” 江怀瑾一怔。 沉吟着,心头暗自算了算,回应道:“大概是百十车铜钱吧。” “若是以铜钱论之,一贯铜钱约莫三四斤,五万贯铜钱也就是十余万斤。以马车运送,起码得拉百十车!” “啊?” 几人齐齐一震,心头大惊。 苏迈“嘶”了一声,惊道:“百十车铜钱,花十辈子也花不完吧?” “十辈子,估计是花不完的。” 江怀瑾心头一算,严谨的点了点头:“就算是顿顿吃肉,十辈子也吃不完。” 五万贯究竟是多少钱呢? 一文钱是一张烧饼。 八百五十文钱是一贯钱。 五万贯钱,也就等于四千二百五十万张烧饼! 市井上下,羊肉在百二十文左右,五万贯也就是近三十万斤羊肉。 十辈子,根本不可能吃的完。 “若是算成银两呢?”苏迈又连忙问道。 “一车,或者两车!” 江怀瑾徐徐道:“若是以银两论之,一两银约合一贯至一贯半铜钱,也就是差不多两千斤的银。” “以马车运送,差不多就是一两车银!” “哇!” 几人又是一惊。 一两车白银? “那就是说一两辆运钱的马车就代表着一位大商?” “这大商也太多了吧,都快连成山了。”苏迈连连称奇。 “天下如此之大,富人肯定不少,连绵成山也不稀奇。”江怀瑾眺望着,平和道。 天下两京一十四路,约莫三百州郡,若是一郡三位郡望,那就有一千左右的“大商”。 也即,一两千车白银! 白银绵延几里,可不就是银山? 一时之间,几个小孩议论不止。 几乎同一时间,贵胄子弟也是眼花缭乱。 不少勋贵子弟、皇亲国戚大为惊叹,热议不止。 都说勋贵门第世袭罔替,累世富贵。 谁承想,号称清流的文官竟是半点不差! 这是真特么贪啊! 旭日高升,云淡风轻。 不时有商人凑在一起,低声议论。 “重工商业,实为良策啊!”有大商慨叹道:“我支持变法!” 以往,关于工商业的制度都是官营与私营并存,一齐服务于朝廷的专营制度。 如今,江阁老一道政令取消了官营,也就意味着官营占据的市场彻底让给了私营。 这可不是一点半点的让利,手笔相当阔气。 谁说变法不好了? 一些不合适的祖制就应该更改,这样的变法越多越好! “亦然,亦然。”有人连连附和。 一旦开拓自由市场,工商业起码会繁荣几倍以上。 要是把握好机会,族中财力定然是大幅度上涨。 “可……清丈土地?”一名约莫二三十岁的青年,跑商不久,面有迟疑。 内阁连着下发三道政令,除了设立银行、重工商业以外,可是还有着一道清丈土地的政令呢! 若说重工商业是大好事,那清丈土地就是一等一坏事。 一旦土地被清丈干净,那可是要交真金白银的。 “老弟。”一旁,一名灰衣老者摇了摇头,安抚道:“重工商业是新政,清丈土地也是新政。要是清丈土地实行不下去,朝廷可未必会单独留下重工商业的政策。” “王某也是如此认为。”有人附和道。 “不错。”一人拊掌道:“要是陈某没分析错的话,重工商业的政策就是为了弥补大族丈量土地的损失。要是清丈土地行不通,重工商业的政策定然也会被一齐取消。” “吴某也是如此见解。”有人附和道:“毕竟,江阁老也是郡望子弟,肯定不会让郡望白白吃亏。” “这样啊!”本是有些迟疑的青年面有恍然,沉吟着,疑惑道:“可要是变法失败了呢?” 灰衣老者叹道:“正所谓人亡政息,江阁老要是变法失败,官家绝对不会单单的留着重工商业的政策。届时,变法是黄粱一梦,重工商业也是黄粱一梦!” “那意思是江阁老代表着大族的利益,必须支持他……” “噹!” 轻吟钟响,打断了议论。 一道大喝随之传出: “江阁老到——” 一时之间,上上下下齐齐一寂。 谁? 江阁老? 有人反应了过来,持手一礼道:“拜见阁老大人!” 一句话,提醒了不少被摄住的大商。 仅是一刹,不少连忙双膝跪地,下拜叩首:“拜见阁老大人!” 作为大商,税收的贡献大户,背后还有郡望撑腰,不少商人的地位其实不低。 最起码,在地方上鲜少跪拜官员。 但京城不一样,京城遍布大官。 江阁老更不一样,江阁老是京城中最大的官…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