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一方面,通行困难的时代,消息传达也困难。 都说辽、周、夏三大政权鼎立,可问题是交趾国真正去过辽、夏二国的有几人? 既然都没去过,也不相邻,那偏安一隅的政权自然不会主动关注“世界格局”,不会主动关注辽、周、夏三国的纷争。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交趾没有向大周上贡! 这可不是小问题。 表面上无关紧要,实际上关乎相当之大。 交趾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向大周上贡,其异心可谓人人皆知。 既是如此,大周自然会主动封锁消息。 炸弹,这种高涉密的东西,表面上庙堂高官人人皆知,可若是非庙堂高官,除了经历过拓土燕云的士卒以外,其余人却是万万难以知晓其存在。 就连报道边军大胜的报纸,也肯定不会具体报道炸弹的作用。 也就是说,就算是在大周一方,也仅仅有一小撮人知晓炸弹的存在。 大周一方主动封锁消息,兼而知晓炸弹的人不多,交趾国自然是难以知晓炸弹的存在。 李日尊沉着脸,俨然也是理解了其中缘由,却是并未再继续斥责。 半响。 李日尊沉声问道:“如此状况,何解?” 大殿上下,百官相视,皆是默不作声。 相公裴嘉祐迈出一步,沉吟着,说道:“眼下,大周行军十万,意欲破去雍鸡关。这是汉、隋两代破取交趾的道路。一旦真的让大周人破去了雍鸡关,仗着炸弹的威势,交趾怕是唯有” 裴嘉祐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殿中文武大臣都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一旦雍鸡关破去,那可就不是求和就行。 轻则,交趾改朝换代。 重则,交趾融入大周的疆域。 反正,不论轻重都相当于是更替统治者,殿中百官的日子肯定都不会好过。 裴嘉祐抚着胡须,转移话头,建议道:“臣,唯有简略几策。” “要么,援兵雍鸡关,逼得大周久久难以攻下。一旦到了五六月,西南渐热,瘴气渐重,大周皇帝就不得不撤兵。” “要么,趁着雍鸡关尚未破去,遣人求和!” 求和,也就是投降。 但投降也是有“技巧”的,必须趁着战争没出结果就投降。 一旦雍鸡关破去,那就相当于有了结果,投降无效! 要么打,要么投降。 李日尊眉头紧蹙,一时不知取舍。 “亦或是,一边增兵,一边求和。”裴嘉祐沉声道。 当然,这种法子本质上也是求和,向雍鸡关增兵仅仅是增添筹码,让求和的成功率更高一些。 实在不行,要是真的求和失败,就权当是起了增兵之效,算是鱼与熊掌兼得的法子。 “好!” 李日尊眼前一亮,挥袖道:“就这么办!” …… 广南西路,邕州。 中军御幄。 文武百官,一一肃立。 御幄正中,立有一人,着红袍犀带,红鞋椎髻,服饰类似于大周,却又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这,却是交趾国的文明殿大学士,主管外交。 “屯兵五万于雍鸡关,特来求和?” 主位,赵策英挑眉,不置可否。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了过去。 “容朕考虑一二吧。” “着人,送使者下去。”赵策英面色平静,摆了摆手。 “诺。” 两名禁军入内,引着使者退下。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过去。 谈和与否,就在官家一念之间! 若是谈和,估摸着就能在名义上统治交趾。 若是不谈和,未免就得继续打下去。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 谈和偏向于短期利益,交趾国肯定是迟早会反,不能一劳永逸。 不谈和偏向于一劳永逸,但有可能损伤惨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