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慕容贤侄,不如我们去天龙寺坐坐?” 慕容极一愣,有些愕然,心中却是一阵窃喜,“好,就听伯父的。” 段正淳笑了笑,“皇兄,誉儿就交给你了。” 慕容极跟随段正明一起,带着段誉直奔天龙寺。 【看评论,总是有老铁说全真的问题,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首先,我不是全真的道士,我也是查的资料。 其次,如果有说错的,麻烦了解的老铁给我说一下,我改过来。 全真派, 在张伯端之前,也是有的,不过那就是个小教派,连道脉都不是,更别说和正一派分庭抗礼了。 张伯端被尊为‘金丹派’的南宗始祖。 可是在当时,他一生都是穷困潦倒,他的学说,仅仅在道教内部有所流传,还是小范围的。 他的出名,是在全真兴起之后。 至于南全真和北全真这一说儿,其实很好理解。这就跟北尊孔,南尊孟是一样的,学术观点不一样,但都是儒家体系的。 (先性后命(北);先命后性(南)) 全真派在张伯端的时代,很小,连道脉都算不上。 后来因为一个人,一个跟全真教毫无关系的人,林灵素,这位当时几乎快要灭掉佛教。 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道教大兴。 全真迎来小范围的发展,规模变大,但是离着正统还差很远,(当时正统是神霄派和天师道(正一))。 全真的兴起是因为王重阳。为什么,因为在他开始,全真立教,他之后,全真才成为了道脉。 了解全真道的,他们必须学一本《全真立教十五论》的书,其实他之前叫做《重阳立教十五论》 这本书规定了全真以及内丹派的生活、修行和目标。影响深远啊,不单单是内丹派自己在用,甚至正一等其他派系也在借鉴。 形成了明清时期的道教内的等等一系列的规矩,比如挂单的规矩等等。 全真派能和正一派分庭抗礼,因为元朝的历史原因,还有一点是,南北宗的合流。 相对来说,北宗差理论,南宗差构架,恰巧的是,理论张伯端准备好了。宗教构架王重阳准备好了,然后……那还说啥了,都是内丹派。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尊张还是尊王为祖师呢?争论不休,可事情要办啊,机会就这么一次。 于是就有了一个共同点,承认王玄甫(北五祖第一祖)和钟离权为祖师。 (这里有个问题,南派第一祖,有的说是吕祖,有的说钟离权。百科上的南派第一祖是张伯端。) 王玄甫和钟离权这两人没啥说的,是内丹派都承认的祖师。 现在道教好像不讲啥啥派了,都是愿意修啥就修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