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周末的两天,也是七宗联考之前最后一个双休。 在这两日,陈源在把布置的作业完成之后,开始疯狂的学习物理。 因为目前的科目里面,数学他已然很强,英语只需不定时的巩固,维持住记忆,他依旧拥有对高中全部英语单词的掌控。 生物这种理科里面的文科,他早就用进度条给背熟练了,不存在什么特别的难题,很有自信考一个不错的分数。 化学他的水平本来就算普普通通,但跟拉分项目的物理比,只能暂且舍弃。 语文,抛开语文先不……这个抛不了。 刘芳说了,要是这次其它科目的成绩考得很好,她的语文还是在原地踏步,那她就只能每天中午让他去办公室睡了。 那女人,竟然说出这种话……我要举报到教育局! “所以,为什么这里就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黑暗了呢?”陈源在睡觉前,跟夏心语一起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不解的询问道。 “因为很压抑啊,渲染了环境,侧面烘托这个时代……” 夏心语说到这里后,摇了摇头,对于抽象化的教学自我否定,然后看着陈源,认真的问道:“北洋军阀时期,是不是华夏最黑暗的时期?” “在近代算吧。” “那这个时候,描写场景的,但凡有打雷,下雨,或者很阴暗的氛围,全部都往这方面套。”夏心语相当确定的说道。 “可这样,能保证每次都是对的吗?” “当然不能,但写错不扣分啊。”夏心语笑着道。 “哦——明白了。” 陈源恍然大悟,一本正经的说道:“用穷举法?” “哎呀,什么穷举法啊。” 夏心语差点就说出真笨来了,但她忍住了,继续的讲解道:“你记住嘛,这个时期,这些作者,他们写的环境描写,但凡出题的都有很大几率,跟时代扯上关系。哪怕,你觉得并不合理,哪怕,他们本人都没有想过想映射什么,我们往这方面写就行了。” “哦好吧,懂了。” 陈源因为也,写作文的水平也还行,所以他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来去理解作者。 实际上,阅读理解是揣测出题人的心理。 出题人们,已经给出了最为八股的公式,尽可能让这一门科目简单起来,是陈源自己做了过多的猜想。 语文,从来都不是考的文采。 文采在语文这门科目,一文不值。 为何? 因为普遍性的应试考试,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过关,而在高中拥有‘文采’这种东西的人,绝对是少数。 语文,是对某些思维过于发散群体的暴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特别出彩,特别有名的大作家,他们都拥有一个共性,高中应试教育里的语文那一门,成绩都很一般。 同理,语文这一科目拿到很高分数的人,成为作家的几率很小很小。 道理非常简单。 作家先生描绘一个场景时,着重笔墨在天气上的理由,要么是烘托气氛,要么这是枪里的子弹。这个天气在后文,迟早会用得上。总而言之,绝对不是为了——键政。 我下个雨就成了恶意隐喻? 好大的一口锅! “懂了,我全懂了。”陈源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语文的公式。 “行,那你说说看。”夏心语老师浅浅一笑,将‘小蜜蜂’交给陈源。 陈源润了润嗓子,接着指着题干上,说道:“这一问是六分,就意味着有三个点,或者两个,但一般都往三个点答。由浅到深,第一,是这个情节本身,也就是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到个人,就是反应出男主人公此刻内心的紧张。第三,到社会,就是侧面烘托出这个时代的阴暗,吃人。” “说的好,但我补充一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