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根源-《大夏摄政王》
            
            
            
                
    第(1/3)页
    “如此,臣不由得想,现在渭南发生的民乱,是不是……早有预谋的。”
    只这几句话,常静德却在心中想了很久,也琢磨了很久,说这样的话他也是冒了风险的。
    常静德的意思很明显。
    户部在各地的衙门只要负责两件事,其一是人口田亩的统计和管理,其二就是收税。
    渭南地区的户部衙门官员没发现明显的问题,也没有贪腐之事,可收上来的税款却连年变少,这不值得人深思吗?
    顺着这事往下想,现在渭南看似是民乱,但似乎隐约有只大手一直在背后操纵,抽取朝廷的税款,积蓄力量,以至现在忽然爆发。
    这样的猜测,这样的话,朝堂上没人敢说,说了就会惹人非议,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
    常静德也是揣摩了很久皇帝的心思,才决定开口赌一把的。
    如果赌对了,那他可能就是平叛的功臣。
    就算错了也无妨,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国朝着想,没有私心的。
    听到常静德的话之后,箫承嗣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半晌都没说话。
    片刻之后,箫承嗣才轻轻点头,道:“嗯。”
    “常尚书所言有些道理,但朕看了历年渭南的账目,并未发现明显问题。”
    “若让你猜,这渭南民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臣……臣不知。”
    这种问题常静德就不敢回答了,他知道这事的轻重,也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能潜移默化的拿走朝廷的税收,还能控制部队哗变,这肯定不是一个人能办到的,也肯定不是一日两日能办到的。
    地方的官员五年一换,军中的将领四年一换,他们都没有机会。
    要说当地的乡绅,也不大可能。
    地方乡绅抗衡朝廷,这又不是乱世,那和找死无异。
    不是官员,不是将领又不是乡绅,还能有能力把手伸到朝廷的税收里,这答案几乎呼之欲出了。
    大夏皇族的确人丁寂寥,到了箫尘这一代,他们这支就剩下箫尘和箫承嗣两人了。
    可大夏立世二百余年,绵延不断,有皇室血脉的人可不光只有他们两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