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中书省。 “胡相国,重设检校,改建锦衣卫,这是想让文武百官人心惶惶不成?” “若是陛下不信我等臣子,我等大可请辞归隐,又何必弄出个锦衣卫?” “我等身为人臣,自当为国尽忠,也当君臣同心,岂能因为吕家一门,便重设检校司,改建锦衣卫?” “且不说我等高风亮节,两袖清风,从无贪腐弊政,可那锦衣卫若是御前进谏谗言,我等岂能有好下场?” “为官者......” 胡惟庸人刚到中书省,便是被文官包围,其中诸多大臣更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但却都是剑指重设锦衣卫。 毕竟不管是忠心之臣,还是奸诈之臣,又或者贪腐之臣都见不得头上时刻悬着一柄刀。 而且这柄刀,完全受制于朱元璋,更何况这柄刀,还是可以规避三司审问的刀。 那更不能让他们存在于朝堂,不然他们就是惶惶不可终日。 只是胡惟庸对此,却是坐回相位后,看向依旧喋喋不休的中书群臣,轻声道: “既然诸位大臣都觉得重设检校司,改建锦衣卫,乃是弊政,为何早朝不议?” “为何不向陛下秉忠直言?就非得跑来本相这里哭诉你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说话间,胡惟庸又是瞥向这群中书大臣,眼中泛起一抹冷笑之色。 他胡惟庸已经出过头了,而且结果显而易见,并不能说服朱元璋与朱棡。 而且胡惟庸出头之时,早朝文武再未曾见一人出面,完全就是单打独斗。 那一个胡惟庸面对整个皇室,又岂能有还手之力? 可他们现在跑来哭诉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哭诉改建锦衣卫的弊端?当真是可笑又可恶! 再者,改建锦衣卫,备制已定,而且严丝合缝,没有丝毫漏洞,那若是没有准备一年半载以上,胡惟庸不信。 所以这個锦衣卫,或许早就已经出现在了朝中,只是群臣不知道罢了。 而今日只不过是借助江南吕家的名头,从而引出锦衣卫来制约文武百官。 思索间,胡惟庸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寒芒。 那以朱元璋的性格,凡朝中重臣的府上,必然有锦衣卫的耳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