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顾修齐与钟伯弦成为首任院正、副院正。 未来执掌大明财税者,必是他们门下,也必会为晋王所用。 从此布局,以此谋划,足以与太子朱标抗衡。 甚至,借以抗衡皇权! “那孤便放心了。” 见状,朱棡也是笑着点了点头。 大明首屈一指的经学之才,便是眼前的晋王朱棡,再者、便是顾修齐与钟伯弦。 因为他们皆是朱棡调教而出,而朱棡多次出征塞北,也都是由顾修齐调度军资,为朱棡坐镇后方。 所以让顾修齐为主,钟伯弦为辅,最为合适。 但殊不知,真正让顾修齐与钟伯弦动心的,是经学馆能为朱棡带来多大的助力。 “殿下,此次朝廷于江南士族手中收回的田亩,是收为官田所用,还是以太原为例,分于百姓?” 随后,顾修齐又是看向朱棡询问道。 江南士族手中的田亩,何其之多! 即便是刚查完应天府附近的州府,都足以让朝廷动容! 为此,朱元璋又是大发雷霆,说他还是太仁慈,竟然还在奉天殿上,放了这群狗东西一马。 可朱元璋金口玉言,而且圣旨一出,岂能反悔? 但朱元璋脑瓜子一转,便又是一道圣旨,凡隐瞒田亩过甚者,补缴田税之外,收回田亩,充以官田。 再加上查抄江南士族的田亩,使得大明所持有的官田,几乎达到一个恐怖的数目,特别是这其中隐瞒不报的数目,便是占了一半。 这也难怪,不管是江南士族、浙东人氏、还是淮西淮西,都甘愿铤而走险,无外乎其中利益之巨大,根本难以抵抗。 还有就是世人大多随波逐流,而一家敢动,万家便敢随,毕竟法不责众。 然,天下之治,也都逃不过一个“仁”字。 只是可惜,他们遇上的是老朱家。 “昔日,孤刚至太原,根基浅薄,而改革之难,难于上青天。” “所以唯有鼓动民心,方才能有今日之景象。” “而为了稳固民心,并且鼓励开荒耕种,孤才大力推行摊丁入亩,并且将田亩分于百姓。” “但更多的是因为北方贫瘠,百姓难有依靠。” “可江南与浙东不同,这本身就是大明财税之重镇,所以收缴田亩为官田,自然不用分于百姓。” “反而是要以摊丁入亩,大明仁政为主,继续鼓励百姓开垦田亩,借以强国。” “至于所收缴之官田,孤想成立田畴司,设立于户部之下,总揽官田之责。” 朱棡沉吟少顷,方才轻声道。 “田畴司?” 顾修齐与钟伯弦对视一眼,便是齐齐看向朱棡。 “没错。” “田畴司管理所有官田,面向天下百姓。” 朱棡的眼中的精芒一闪而逝。 “佃户。” 顾修齐轻轻皱眉。 “相较于士族豪绅的苛刻,朝廷成立田畴司,面向天下百姓。” “还有摊丁入亩的实施,百姓打心底里面,都能明白,朝廷这是为了他们可以吃饱饭,穿暖衣。” 钟伯弦的眼中闪过思索,也是道。 作为朱棡麾下的两大谋臣,顾修齐与钟伯弦一瞬间,就能明白朱棡的意思。 摊丁入亩,将人头税摊入田亩,为天下百从根本姓减轻赋税。 可就算是朝廷重丈田亩,对于百姓,除了可以少缴纳赋税以外,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 毕竟这天下的田亩,大多掌控在士族豪绅的手中。 所以这对于百姓的生活,只是起到了一点点的改善作用,但还不足以让百姓吃饱穿暖。 那应该如何? 一:摊丁入亩之下,朝廷扶持,鼓励百姓开垦。 就像是太原之治,不留余力的帮助百姓,借此让百姓富足,也可以长久鼓动太原经济。 二:租赁,让百姓成为大明的佃户,但此佃、非彼佃。 何意? 为士族豪绅耕种的佃户,每年所得最多就是一家温饱。 何谓温饱,温饱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最多就是饿不死。 但确得拼命为士族豪绅干活,要不然连温饱都难。 那总不能看着百姓饿死吧? 呵呵!士族豪绅之冷血,视天下百姓为草芥,而逢大灾之年,因此饿死的佃户,何其之多! 毕竟这世上的牛马千千万,伱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饿死?区区贱民,死了便死了吧,士族豪绅大手一挥,会有为了活命的百姓,为此疲于奔命,甘为牛马。 那成为大明的佃户,就能让士族豪绅停止对于百姓的盘剥? 可以! 而以朱棡所设想,朝廷将官田面向百姓,沧海取一粟,不仅可以富国,更可以强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