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殿下制出精盐与白糖,初心便是想让百姓吃得起,所以定价并不高。” “只是为了降低影响,便只在太原售卖,其价格更是远远低于市场价。” 朱棡看向无比激动的常茂,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言,但一旁的顾修齐却是忍不住开口道。 眼中更是闪过对于朱棡的尊崇之意。 心有百姓,为国为民,这便是大明晋王,朱棡! 更是他顾修齐心中唯一的明主! “太原政令通行,无外乎殿下的铁血手腕。” “但对于百姓,殿下是打心底里爱护。” “晋商不古,压榨百姓,哄抬粮价,杀!” “盐价太高,百姓吃不起,殿下日夜操劳,为民制盐,并且以极低的价格售卖。” “凡是对百姓有利者,殿下从不考虑,所为所行,只要能对得起天地良心,便足以。” 钟伯弦也是看向朱棡,眼中闪烁起复杂的光芒。 自古以来,读书人其实都明白,王权在手,便以王权开路。 至于盛世,只要百姓饿不死,只要温饱有余,都能称得起盛世。 但大多都逃不开愚民,以确保权力的至高无上。 只要让百姓保持无知或易于操纵的状态,以便于管理和控制。 而这便是历朝历代的皇帝的手段。 就像是通过限制教育、传播错误信息、灌输固定观念等方式,降低百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从而更容易被统治。 包括大明,也不例外。 说白了,就是为了稳固王朝的统治,以免百姓造反! 可朱棡不同,他所行所为,无一不为百姓考虑。 就像是太原,朱棡从不限制百姓读书。 甚至亲自下命,为百姓之子免去学杂费用,并且督造学堂,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有书读。 让他们不再无知,不用在世世代代的作为贫农,代代为求温饱而活。 这般说吧,太原之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不再遭受贪官污吏的压榨,露出乱世以来,久违的笑容。 甚至,百姓自发为晋王盖庙,歌颂晋王功德,虽然被朱棡下命禁止。 但百姓依旧在家中为朱棡设立长生祠,为朱棡祈福。 更有诗为证: 春风和煦太原府,桃花纷飞绕王庭。 晋王巍巍恩泽被,万民齐颂德声声。 桥横流水通四方,道路宽广达康庄。 仓廪实而人欢颜,寒士暖衣幼有养。 仁心如日照贫寒,灾年施粥手不闲。 学宫兴而文风盛,童子诵经琅琅传。 “茂儿哥,我不需要这份功绩,我所求,只是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所以我只要银子,至于功绩,送给你姐夫吧。” “他是太子,他比我更需要这份功绩。” 朱棡转头看向常茂,似乎察觉了常茂眼中的担忧,便是伸出手,拉住常茂的胳膊,笑道:“你也不必担心,因为我从未想过与他争。” 一言出,满堂寂静! 偌大的功绩,转手送于太子朱标。 这是得有多么大的魄力! 这是名垂千古,还是可以一争储君的功绩! 朱棡竟然这般洒脱! 顾修齐与钟伯弦,更是微微沉默,但拳头却是不自觉的捏紧。 就连另一厢房之中,都是一片蓦然。 朱标甚至红了眼眶。 “我与姐夫商议后,再说。” 常茂摇了摇头道。 他不能做个主,这对朱棡不公平。 “茂儿哥,此间事,出自我口,止于此间。” “不用跟太子提起,只管放手去办。” 朱棡摆了摆手笑道:“毕竟以我们家老大的性子,绝不可能同意,关于这一点,我还是晓得的。” “那你.” 常茂欲言又止的看向朱棡。 “除非,你想亲手缔造出大明玄武门之” 朱棡话未讲完,只是深深看向常茂摇了摇头。 “嗯。” 对此,常茂轻轻点头。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常茂自然明白朱棡的意思。 “鸣谦,瑾瑜。” “自孤入太原不久,你们便跟随在了孤的身边。” “瑾瑜为孤处理内务,管理太原,仅仅有条,国之大才。” “鸣谦随孤纵马草原,出谋划策,无往不利,世之英才。” “所以道一句知己,言一声生死兄弟,不为过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