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元璋步入卧房,便是一股浓郁药味扑鼻而来。 他的目光随即落在病榻上那熟悉却又略显虚弱的身影,眼眶不禁泛起了细微的波澜,心中五味杂陈。 “姐夫。” 朱元璋缓缓来到病榻前坐下,方才轻声呼唤道。 “哎陛下。” 闻声,病榻上的老者勉强撑开眼皮,眼中透露出因年迈和病痛而显得有些浑浊的光,可还是强撑着想起身。 “姐夫,您别动了,咱就是过来看看您。” 朱元璋见状,连忙扶住了老人微微颤抖的手,动作轻缓地帮老人调整姿势,更是亲手取过柔软的靠垫,垫在老人背后,确保老人能舒适地倚靠。 “也别叫陛下了,还像以前一样,叫咱重八。” 待老人依靠好以后,朱元璋方才继续开口道。 声音不同于往日的中气十足,反而是柔和了许多,彷佛就怕惊到了眼前的老者。 而这普天之下,能让朱元璋这般的,除了眼前的老人,便再也找寻不出一个人来。 毕竟以朱元璋的性子,有时候即便是面对马皇后,也敢大吼大叫,可对于眼前的老人,朱元璋一心,唯有敬重。 这便是李文忠之父,李贞。 洪武元年,拜驸马都尉、镇国上将军,封为恩亲侯。 洪武三年,拜特进荣禄大夫、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封为曹国公。 也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亲二姐夫。 这般说吧,若是没有李贞,就没有后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朱元璋穷苦出身,穷到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 到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开朝国君,那硕大的江山完完全全是靠自己打下来的,真可谓是“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 而李贞对于朱元璋而言,不仅仅是一个亲人的存在,更多的像是一个人生中的贵人。 因为李贞在当时还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富贵之人,后来娶了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也没有因为朱家家境潦倒而苛待自己的妻子。 相反,李贞还时常接济自己的岳父一家,有时可能是一些银钱,有时可能是一些粮食。 特别是小时候的朱元璋,因为一顿饭食和人争夺打架之时,李贞总能在该出现时出现。 再者,便是犹如神兵天降的李文忠,为大明江山的鼎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所以,若是没有李贞,今日之大明开国皇帝,那年的朱重八,早就饿死于乡野,又何来今日之荣光。 “礼不可废。” 李贞长出一口气后,方才轻声道。 “自家血亲,何来礼不可废。” 朱元璋倒是一边为李贞抚背,一边复杂的开口道。 “你终究是皇帝了。” 李贞轻轻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背笑道。 “可还是您的弟弟。”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咱不想听陛下,咱想听的是重八。” 这天底下,能喊朱重八的人,除了马皇后,便只有李贞可以。 也唯有这两人喊重八,朱元璋才会不生气。 “你这孩子,还跟小时候一样倔。” 李贞望向有些倔强的朱元璋,又是无奈的笑道。 “要是不倔,何来今日?” 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 不过,这份倔强,倒是让朱棡上了一课,所以朱元璋的性子,真的有变化,也不似往日那般倔强。 “这年头,能喊咱爹孩子的,就剩下姑父了。” 站在门口的朱棡,瞥向身旁的朱标笑道。 “长兄为父,况且还是从小就爱咱爹的姑父,称一句孩子,不为过。”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感慨之色,方才点头道。 毕竟不管朱元璋多大,在李贞面前也还是个孩子,而这一点,永远改变不了。 “太子殿下。” 就是此时,王景弘一阵小跑的来到卧房的门口,看向朱标喘着粗气,躬身道。 “嗯?” 朱标转过头,看向王景弘。 “太子殿下,皇爷吩咐,让您将这个盒子送进去。” 王景弘又是招了招手,身边的小太监低头将盒子呈上,方才道。 “嗯。” 朱标接过盒子,便是走进了卧房。 “盒子里装的什么?” 眼见朱标走进了卧房,朱棡方才看向王景弘低声询问道。 “龙袍。” 王景弘吞了吞口水,便是道。 “龙袍?” 此言一出,朱棡顿时皱起眉头,但顷刻间,便是舒展了开来。 洪武三年,朱元璋便特许李贞“敕免常朝”,“赞拜不名”。 甚至被允准可以穿五爪金龙的龙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