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很简单,水泥的制作并不是很难,所以我在太原盖了几座大型水泥工厂,用来批量生产水泥,这样才能将水泥路向太原普及开来。” 朱棡看向朱元璋轻声开口道。 想要在古代制造出水泥,并且如同后世工艺,那根本没有可能。 因为这需要非常精确的化学成分控制和先进的工业设备,但这些都是古代所不具备的。 可朱棡好歹也是穿越者,拥有后世的知识与技术,所以纵然无法制造出后世工艺的水泥。 但想要制造出接近后世水泥的水泥,还是可以的。 因为水泥的核心材料,就是石灰石、粘土、砂、铁矿石粉。 尽管古代很难找到纯的铁矿石粉,但这也并不能难倒朱棡,所以并不是很难的问题。 至于配比与制备,那就只能依靠工匠,打造出节省人力的工具,至于想媲美后世,压根就不可能。 所以最难的还是高炉煅烧,因为在古代很难达到后世水泥生产所需的1450°C左右的高温。 为此,朱棡结合古代工艺,发明出了类似于水泥回转窑的旋转窑。 因为你想在古代制造出回转窑,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这需要对材料、热力学和机械工程有相当的理解力。 但如果只是最基础版本的回转窑,其实也不是不能成功。 就像是代替驱动系统,古代没有电动机,所以驱动系统可能依赖于人力、畜力或水力。 所以朱棡以一个大的齿轮,通过绳索或链条连接到窑体的一端,这样人力或动物的力量就可以转换成旋转动力。 这也是当今世上,首创而出的回转窑,也被朱棡称为旋转窑。 那最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想要制作出水泥,就不是很困难了。 “这好复杂。” 听完水泥的制作方法,不仅仅是朱元璋皱起了眉头,就连朱标与马皇后也是微微皱了皱眉头。 如此耗费人力物力,就是为了修路? 他们多少有些觉得不值得,毕竟耗费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一条水泥路,想想都不划算。 “复杂的确是复杂,但太原能有今日之盛世,离不开这些水泥路。” 朱棡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便是开口道。 “嗯?” 朱元璋又是有些好奇的抬起头。 “先说说水泥的作用,它并不只是用来铺路。” “也可以有很多用途,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单说明一点,那就是修筑防御工事,加筑城墙,都可以使用水泥。” “至于为什么要用水泥来铺路,因为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为太原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光是从促进经济发展,太原的路就必须修。” “因为有了水泥路,就可以加速货物运输,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货品的流通。” “毕竟您想想,因为道路崎岖,运输途中的成本损耗,就已经是十分的高昂。” “可若是有一条水泥路,宽大整洁,浑然天成,那运输的成本就能降低下来。” “那就能更好地促进商业,促进货品之间的流通。” “还有就是加强区间之间的联系,说白了也可以理解为政治。” “因为有一条好路,不管是加强管理,还是政令通行,都可以极大的缩短时间。” “这也是变相的加强了政治。” “再者就是有了一条好路,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升上去,方便百姓出行,缩短出行时间,提高生活便利性。” “还有就是改善与加强太原与乡镇和偏远地区的联系,以求做到一视同仁,不失偏颇。” 朱棡几乎一股脑的全部倒了出来,完全没有丝毫的隐瞒。 “原来如此。” 朱元璋与朱标顿时恍然大悟道。 虽然受制于思维,可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那修路的主要目的,就是两条。 一条可以致富。 一条可以加强政治,讲究的就是政通人和。 所以这般想来,别说是太原的路要修,就算是整座大明,也都要修路。 因为只有促进全国的商业,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加的强盛,还有就是强化政治。 毕竟时间的成本,永远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只要能节省时间成本,那所做的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