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怎么来这么快,前庭酒宴已经喝好了吗?” 谢钰儿豁然抬头对着朱棡惊喜道。 “还没,俩老头在那喝呢,我借机直接回来了。” 朱棡呵呵一笑,向着谢钰儿走去,伸手间掀开了谢钰儿大红盖头,露出了谢钰儿那一张白里透红娇艳欲滴的脸。 烛火光芒下,这一张在熟悉不过的俏脸,显得美的出奇。 顿时,朱棡嘴角勾起直接伸手便要轻轻将谢钰儿推倒。 “哎!嗯三哥,等等,门关一下!” 谢钰儿顿时脸上更红,娇声道。 在门外候着的贴身侍女同样是脸上通红,听到里面谢钰儿的声音顿时无比识趣伸出一只小手,轻轻就把房间房门给带上了。 一时间,红烛摇曳,帘帐轻摇,春色满园。 …… 翌日。 朱棡神清气爽的一觉睡到自然醒,此时谢钰儿已经早早起来,正帮着朱棡整理一些大婚之后晋王府的内务。 “三哥,你醒了。” 谢钰儿从门外走进看着起身的朱棡,不由得俏脸又是一阵泛红,想起了昨晚那几曾急骤的云雨。 “嗯。” 朱棡微微点头。 “钰儿为你更衣。” 谢钰儿说着,轻轻上前亲自帮着朱棡穿戴整理衣衫。 “对了,早些时候,那个太子内官李恒便到了府上,说是太子殿下有事要找你。” “不过你这边还没醒,我便让他先候着了。” 谢钰儿一边给朱棡整理衣衫一边对着朱棡道。 “哦?老大找我,嗯,门外去个人告诉李恒,可以让老大过来了,等我这边梳洗好了面谈。” 朱棡略一思索,随即对着门外候着的宫女吩咐道。 一番梳洗,朱棡整顿衣裳,来到了晋王宫会客厅。 此时朱标已经到了,正大口吃着水果,丝毫没有见外的意思。 “晋王殿下真是好大的面子,连我这个亲大哥想要见你一面都得先等着。” 朱标听到门外熟悉的脚步声,当即开口调笑道。 “少来这套,老大你这大老早的打扰我洞房花烛夜之后的懒觉,到底什么事?” 朱棡撇了撇嘴道。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你大婚,我去招募小吃师傅的时候发现,无论是百姓还是那些小吃师傅,完全都看不懂咱朝廷贴出的公文,只能等有书生赶到代为诵读才能看懂。” “后来还是我派了一些监生帮忙,才快速把朝廷的旨意传达下去,该说不说,咱大明百姓的普遍文化水平着实太低了一些,很影响咱们退出关于百姓政策的效率。你看.” 朱标抬起头看着坐在自己旁边的朱棡有些无奈道。 “人均文化水平吗?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朱棡眯起眼,也是陷入沉思。 对于大多数的古代帝王,其实是对于开启民智不怎么上心的。 而对于开国皇帝,虽然有心想要弄起来,平衡朝堂势力,但往往会受到朝廷内部势力集团的阻挠。 并且由于一切百废待兴还有更彧待解决的农业突出问题只能选择暂时放下。 而等到了王朝中后期,朝廷权力早已经大半下移到了朝臣。 那些士大夫集团,自然不会希望开启民智来影响自己的地位,所以朝廷上下都心照不宣的不提此事。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吃力不讨好! 但鲜有人能真正做出显著成就,不代表此事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件事其实很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想要实现工业化,百姓水平太低可不行。 后世人总说,学不下去了,进厂打螺丝了。 但实际上,打螺丝也是有门槛的,如果真是纯文盲,想要进厂打螺丝都费劲。 之所以后世东方大国人会感觉打螺丝是一个底线,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义务教育已经铺展开来。 哪怕再不学多少也认得一些字,懂得一些基本常识。 君不见在那个时代,仍有很多小国,连个编织袋子都生产不出来。 其中民众文化水平太低就是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就开始办学堂吧,以应天府先为试点,要求适龄的孩童都要在学堂学一段时间。” 朱棡沉默良久,最终对着朱标开口说道。 “学堂?可是哪怕是应天府很多百姓生计还是问题,他们会愿意送孩子来学四书五经的圣人书吗?” 朱标眉头一皱道。 学堂的问题,他们早就谈过,但时机不到,所以一直没有实施起来。 不过,此时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在浙东、江南、淮西进入了尾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