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朝会结束之后,朱棡找到了王大年,询问他为何突然前来传令。 王大年告诉他,这是皇上的旨意,可能是为了检验大臣们的忠诚度。 朱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意识到皇帝对朝堂的掌控越发严格了。 他明白作为一名藩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遵守朝廷的规矩,否则很可能就会受到惩罚。 朱棡决定以后要更加小心谨慎,以免无意间触怒龙颜。 “明明我都已经做了那么多,为什么还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感到有些身心俱疲的朱棡,躺在摇椅上喝着茶水。 然而这份难得的静谧还没有维持多久,一脸忧心忡忡的太子朱标,便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老三,你还有闲心坐在这里喝茶,今天上朝前什么情况,难道你还没看明白吗?” 根据大明的相关规定,在午门外候朝“待漏”时,大家不能站在外面。 毕竟稀稀散散地站在外面打瞌睡、聊天,实在是有失朝廷的威严。 因此在马皇后的建议下,为了展现皇恩浩荡,便有了专门的朝房。 官员们按照品级坐立其中,等待宫门的开启。 作为近臣的优待,端门内设有专门的直房。 右阙门南是锦衣卫的直房,下三间则是翰林直房。 大学士一半居北楹,众学士中楹,余者南楹。 端门内左侧有直房五间,又被称为“板房”。 是詹士府、左右春坊,以及司经局官员侯朝的地方。 在朝房呆着的官员,倘若稍有困意也可以在这里补一会觉。 或者整理一下衣冠,甚至在大雨时还能晾一晾官服。 然而今天早朝前,朱棡发现除了锦衣卫的直房外,其他朝房都被贴上了封条。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件小事,然而身为朱元璋的儿子,朱棡和朱标都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因为给百官设立朝房是马皇后提出的建议,众所周知她老人家地位,在洪武年间可是非常高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