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现在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公输器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现在你拿出来的《御制大诰》,更是漏洞百出。 要不然你就直接一步到位,将《大明九律》编写出来算了!” 朱棡早在穿越之前,就曾听一个学历史的师兄说过,“古代的百姓从来都不是人,他们在某些上层统治者的眼里,都只是会说话的‘牲口’而已。 唯一有区别的是,太平年间只是做干活的‘牲口’,灾荒年间则是能吃的‘两脚羊’。” 现在的朱元璋虽然还没有拿百姓当“牲口”的想法,但文武百官在他的眼里,有时候还不如民间干活的“牲口”呢! 《大明九律》里面凝聚了,后世华夏几十年的集体智慧结晶。 就像后来朱棣让人编修的《永乐大典》一样,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拿出成品,这还得是有打字印刷机的辅助。 老朱显然是想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大明九律》。 别说现在相关官员严重匮乏,即便是人手充足,也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老爹,儿臣之所以拿出《御制大诰》,只是为了作为过渡性制度实施。 至于里面出现让人可以钻空子的漏洞,完全是因为您擅自删改所致。” 面对朱棡甩过来的“黑锅”,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蒙古人刚刚入主中原时,与汉人风俗、语言各异。 再加上他们又不通文墨,因此凡事都要倚仗胥吏。 咱大明同样是百废待兴,就连《大统历》都是借鉴的故元《授时历》。 况且科举尚未重新启动,朝廷缺乏相应的人才,很多事情还要依仗那些县吏才行。” 朱棡闻言直呼好家伙!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授时历》是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因忽必烈封赐得名。 现在朱棡终于明白,为什么《大统历》在预测天气时会有那么大的误差了。 从忽必烈时期到大明洪武10年,都已经超过100年的时间了。 你用一百年前的元朝历法,去预测明朝的天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