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只需稍稍思考一下便能明白,若将《水浒传》呈递给朱元璋,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已去世多年的施耐庵,必将遭受挖坟鞭尸之苦。 其次其家人及子嗣,也难逃被流放的厄运。 如此一来,谁还敢再写类似的书籍? 正是由于在这一问题上的两难境地,使得大明商务书局的征文大赛,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评委。 朱棡甚至都不知道应不应该,再按照原计划举办征文大赛。 毕竟如果罗贯中派遣自己的儿子,将《水浒传》作为参赛作品呈送上来,恐怕到时候又会演变成一场祸事。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棡,对于四大名著还是有一定历史滤镜的。 如今施耐庵已经成为一杯黄土,吴承恩和曹雪芹尚未出生。 朝廷对于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三部名著的传播和发展。 当然朱棡心里非常清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讲好“戏猴局”背后的那则寓言故事。 于是在大哥和老爹期盼的眼神中,朱棡继续讲起了王员外家的故事。 “下定决心的王员外,只觉得压在身上多年的重担瞬间消失不见,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 此时他完全将后院那一群妾室抛之脑后,一门心思地去寻找合适的赘婿人选。 一般来说那些家世不错的人家,肯定不会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入赘到别人家做上门女婿。 因此王员外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那些家境贫寒、生活困苦的家庭。 只有这样的家庭,才有可能同意让自己的儿子入赘。 况且这样的人家出身低微,将来也好掌控,不必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受到欺负。 很快王员外便派出手下的心腹之人,前往各个村落,寻找那些符合条件的人。 这些人必须是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儿子入赘的,当然作为交换王员外在事成之后,会给予对方一笔丰厚的报酬。 这笔钱足够他们一家人,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经过心腹们的精心筛选和甄别,最终有五个面容清秀的小伙子,被带到了王员外的面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