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起初还是非常受人欢迎的。 之所以民间会产生抵触情绪,主要还是因为朱元璋为了推行大明宝钞,实施了“银禁”政策。 不仅禁止使用白银和铜钱,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连以物易物都给禁止了。 国家? 什么是国家? 在朱棡看来,国家是无数个大明家庭组合汇聚而来。 没有这万千家庭,何来国家? 他始终认为,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一起组成的国家。 然而朱元璋显然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听说孟子居然敢说“民贵君轻”,一怒之下就把对方从“圣人”的名单里给剔除了。 用老朱的话来讲:“如果民为重的话,那么百姓就大明是主人,他们就应该有选举官员的权力。 如果认同这种政策作为立国之本,豪强士绅都将会成为大明的敌人。 在外患未平的情况下,内部必须统一思想才行,适当的妥协也是无奈之举。” 对此朱棡只有一句话表达,“爹,论治国,你是真不行啊!” 对于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颁布的首部《大诰》,他也没有给予特别高的认同。 毕竟让百姓去监督一个有权力的人,这不就是地狱级笑话吗? 不少人看到衙门里面的胥吏,大腿都会不由自主地弯曲,还怎么去监督? 如果不是《大明九律》短时间内无法制定出来,朱棡并不愿意采用《大诰》,作为国家的过渡性法规。 他之前那么重视“宜兴案”,就是为了借此推行《大诰》,让老百姓看到自己可以去监督一个有权力的人。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胥吏制度是大明的一大毒瘤。 然而朱元璋的杀性太重,如果各地官府没有大量的胥吏默默奉献,恐怕早就已经运行不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什么例子可以作为借鉴,根本就无法改革这种痹症。 好在朱棡可以凭借穿越者的优势,肆无忌惮地去抄“后世作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咳,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