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为了应对粮价上涨带来的社会问题,朝廷需要耗费巨资进行救济。 比如开设粥厂、发放粮食补贴,这无疑又加重了财政的负担。 倘若国库支撑不住这些开销,必将引发更为混乱的局面。 再者便是产业结构失衡,粮价一涨农民都会拼命地种地,对其他产业便不管不顾。 如此一来,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大,手工业、商业等便会被挤压得难以喘息。 长期如此单一的产业结构,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百姓的购买力下降,对手工业品和商业服务的需求也会大幅减少,相关产业必然举步维艰。 一旦手工业者和商人破产,众多人便会失去生计,社会经济将会更加动荡不安。 还有一个衍生问题,那就是贸易受到影响。 从国内贸易来看粮价涨了,运输粮食的成本便会水涨船高,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各地官府为保证本地粮食供应,或许会限制粮食外流,这无疑会阻碍国内贸易的畅通。” 朱棡先是一惊,随后用诧异且敬佩的目光看着朱元璋说道:“老爹,真可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您贵为一国之君,对经济问题竟然有着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认识,实乃天下百姓之福。 能够条理清晰地剖析出,粮价上涨带来的货币体系紊乱、财政危机、产业结构失衡以及贸易受阻等问题。 足见您的睿智、果断,以及对大明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朱元璋闻言,脸上泛起一丝得意之色,昂首挺胸道:“大明十三个布政司,皆在咱的肩头担着。 至少在最近十年,‘为天下苍生请命’这句话,还轮不到你和标儿来讲。 如今趁着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你速速给咱拿出个妥善的章程来。 若这些问题不解决,景濂在流放路上被饿死之事,相关责任便由你来承担。”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