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棡双手抱胸,有条不紊地说道:“首先是本地零售交易。 妙云,你瞧这城里头,大街小巷的杂货店、布庄、肉铺、药肆这些,可都是做本地零售买卖的商家。 对于他们呀,征税重点看货物最终售价和成本的差值。 商家每笔零售交易都得记录商品名目、数量、售价和进货成本,这里头的进货成本呐,可不止是进货价。 还得把短途运费、搬运费,以及合理损耗分摊到每件商品的成本都算进去。 然后根据这差值,按咱们定下的零售行业税率算税。” 说着朱棡抬手指了指窗外繁华的街景,仿佛那些店铺就在眼前一般。 他接着举例道:“比如说布庄卖一匹棉布,进货成本一两银子。 售价一两五钱银子,咱们定下的税率是百分之十,那这笔交易要交的商税就是五分银子呀。 而且为防商家乱抬价,官府还会核查市场均价。 要是那价格不合理偏高了,可就得重新核算,务必得保证这税收公平公正呐。” 徐妙云听得仔细,眼睛眨了眨,像是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沉默片刻后,她接着问道:“殿下考虑得果然周全,那本地批发交易呢? 想必又另有一番讲究吧。” 朱棡微微仰头,手轻轻摩挲着下巴,思考片刻后说道:“那本地批发业务的商家,征税方式可就不同咯。 毕竟批发交易量大,金额也大呀,重点就得把控那批发差价和交易规模了。 做批发的商家,得详细记录进货总量、进价,还有批发的总量、售价这些。 妙云,孤王再给你举个例子。 就好比那粮商,进一万石粮食,进价每石五两银子。 加上些杂七杂八的成本,每石合五两二钱银子。 然后批发出去五千石,每石售价六两银子。 这么一算,毛利就是四千两银子。 按咱们定下的百分之八税率,那可得交商税三百二十两银子呢。 官府要求他们得保留好交易合同和账目明细,以备随时备查,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虚报偷逃税款呐。” 说着朱棡还在空中写着数字,那模样仿佛账房先生附身一般。 徐妙云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笑着夸赞道:“殿下这方案着实细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不过殿下,妙云倒是有个疑虑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