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这大明的朝堂之上,向来是风云变幻,各方势力交织。 每一个提议、每一场争论,都好似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着众人的前程与这江山的安稳。 以往只要晋王朱棡提出什么新提议,那朝堂上立马就分成了几拨人。 其中有一帮大臣,那是毫不犹豫地站在户部尚书粟恕这边,对朱棡的提议统统持反对态度。 他们心里头打着的算盘呀,无非就是盼着能保住现有的局面,好让自己在这官场里的日子过得安稳顺遂些。 毕竟这洪武年间官场的水太深,稍有差池,那可就是万劫不复了呀。 这不今儿个下了朝,几位大臣又私下里聚在一块,悄悄议论起了这事儿。 一位资历颇深的保守派大臣,捋了捋胡须。 他压低声音,神色颇为谨慎地说道:“咱可得紧跟粟大人的步伐呀,这财政之事,那可是关乎国本,稳妥为上呐。 那晋王虽说年少有为,想法也新颖。 可这新玩意儿就意味着变数大呀,风险那是肉眼可见的高啊! 万一咱们跟着晋王走了,出了什么岔子。 到时候上头怪罪下来,咱这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呀。 那多年的苦心经营,可就全都付诸东流咯。” 旁边一位来自吏部的年轻官员,赶忙凑过来,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应和道:“大人您说得太对了呀! 咱在这朝堂之上,求的不就是个安稳嘛。 这官场风云变幻的,就跟那六月的天似的,说变就变呐。 可不能轻易去掺和那些个变数大的事儿,还是老老实实守着规矩的好呀。 咱就本本分分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儿,别去瞎折腾咯。” 还有些大臣呢,则在一旁默不作声,只是暗中观察着局势。 他们心里头可纠结得很呐,一方面不想得罪那势力强大的粟恕。 毕竟粟恕在户部多年人脉极广,要是被他盯上了。 往后在这朝堂上,可少不了被使绊子的苦头吃。 可这些人又不想错过,可能带来新机遇的朱棡提议。 万一哪天这晋王的办法真成了,那自己要是没支持,可就错失了这大好的往上爬的良机了呀。 所以他们选择暂不表态,就跟那下棋的人似的静观其变,盘算着何时落子才最为妥当。 只等着看朝堂上这局势,到底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再做打算。 第(1/3)页